相反。城墙究竟牢固不牢固?此刻是守还是逃?关乎大宋的存亡,也关乎真龙天子的一条命。赵桓主意变得也快,听完之后马上又转了立场,猛力跺脚大声说道:“朕当死守社稷!”又不想逃跑了。
既然不想走了,主和派就不吃香了,赵桓下旨罢主和派唐恪相,重新起用何栗,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职务,即为宰相。开封府尹一职由与其同任府尹的徐秉哲一人主持。
这何粟是走了狗屎运,前些日子定下聂昌出使金国,由他接任的开封府尹,在任上前后当了不到十天就升了官,但时间虽短,曾任开封府尹,却是记录在案少不了的。这么大的人事调动却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从正月到现在不过十个月,开封府尹已经换了八个了,算下来平均每人不过一个月!
赵柽的同知枢密院事同样成了虚衔换了人,他就剩下一个等死的官了,虽然大哥做出了守城的姿态,但赵柽依然不看好。主持城防的宰相何栗,也不是什么理想人选,他虽主战,却是书生,在战局万分紧急之时,仍饮酒赋诗,以示闲暇。负责国家军事事务的同知枢密院事孙傅、任签书枢密院事曹辅,也都是一样,都是帮没见过血的文人。
几个人都是百般不愿意,出使的事情一直拖到了十月底,眼看女真人真的要过黄河了。赵桓当然还不想放弃这线希望,便开始催逼众人离京,下诏必须在十一月初五前做好准备工作。可就在圣旨下来的同夜,京城中却开始盛传皇上遣燕王出京其实不是和谈,而是要与金军决战,夺回真定…(未完待续。。)
下级敢作为,上级心里不踏实。赵柽这么一折腾,而金使王汭有表现的对他毕恭毕敬,加上近日朝中抗金之声又有再起之势,让赵桓、耿南仲等人心中更觉不安,两人密议后,认为赵柽已经到了不能不除的时候,如果其抗旨不去,那正好可将他罢职削爵,收回所有的权力。如果遵旨成行,他杀了女真大将,又连败金军,肯定是和肃王一个下场,又去无回。
于是赵桓很快决定全盘接受金人提出的无理要求,并马上派人起草诏书。换下准备出使金国的赵构,准备以赵柽为和议使出使金营。可还没等赵柽提出要找陪绑的,金使王汭又称议和是大事,必须派亲信大臣出使,赵桓不敢拒绝,便派耿南仲出使。
哪知耿南仲平时一口一个议和,事到临头却不敢去了,一再推辞。赵桓只好改派聂昌,也就是那个被他视为有周昌之勇的聂山,哪知道聂昌也不敢去,支支吾吾地推说自己父母年老,家里离不开人儿,把赵桓气得挥泪叹息,浑身发抖。
“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禄畜养大臣,为的是将用之于有事之日。今日大臣畏缩,难道朝中再无他人?陛下倘不以臣弟无能,一人前往即可,臣当万死不辞!只望皇兄看在臣弟昔日之功,善待家人!”赵柽突然站出来说道,谁也没料到平日主战燕王却在这个时候表示愿独自承担起这次‘死亡之行’,而且失言没有拉上众人陪绑。
“唉,关键的时候还是兄弟啊!”赵桓叹口气说道。“擢升朱延年为保和殿大学士、封徐国公,其妃为楚国夫人。燕王加太师!”
“以聂昌为大宋和议使正使,赵柽为和议使副使。刑部尚书王云、参议官耿延禧随行,即刻下诏,择日启程!”赵桓也不再和他们商议,当场拍板定下出使人员名单,聂昌是面如死灰,耿南仲也是心如刀割,自己虽然逃过一劫,但皇上将自己的儿子给派去了,看样子自己是真得把皇上给得罪了…
赵柽知道女真人用的是‘以和促攻’之计。他总是给你一个目标,当你刚刚答应,而他又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过比前边的高一点,好像只要忍一下,挺一挺灾难就会过去,让你再次答应,消耗你的银钱,抵消抗战的决心。随着目标的增高。总有一天你觉得无法做到的时候,可此时已晚,你已经成了温水中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