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三十四章 相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相契(2 / 6)

不过是杀猪屠狗,帮其养家糊口;要为一厨子所得,也就是把剁肉切菜的寻常快刀;为樵夫所得,只能砍树劈柴,可能还嫌它不够顺手。。。”赵柽好像没有发现许宗衡的小动作,悠悠地说道。

“王爷的意思是以刀喻法,‘法’是好的,只不过看是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便有不同的结果喽!”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还有两个‘神童’,他们又没得老年痴呆,只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王爷的意思,许宗衡说道。

“不错,就是此意!”赵柽道,“蔡京虽发迹于王荆公当政期间,他的弟弟蔡卞又是王荆公的女婿,他本人在神宗时历任中书舍人、知开封府等要职。但王荆公对蔡京并不赏识,据说他曾经指出:蔡京‘如何做得知制诰,一屠沽耳!’所以说蔡京与王荆公不是一路人,甚至完全相反!”

“王爷所说不错,他二人确是不同!”陈过廷颔称是道,“就个人德行而言,王荆公以不好声se、不爱官职、不殖货利,ing简率,不事修饰家养,衣食粗恶,一无所择而著称,时人大多赞他节俭恬退,素行亦好。而蔡京则以享用侈靡而闻名京师,他因喜食鹑,却长叹‘一羹数百命,下箸犹未足’,又喜食蟹黄馒头,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他喜焚香熏衣,居室之中满室如雾,衣冠芬馥;其名园甲第亚于宫禁,宅第之中,姬妾成群,慕容氏等皆封国夫人。”

“王荆公虽不爱官职,然而一旦身居宰执,即尽力将其志赴于行,并始终不渝,即使涑水先生也以为‘介甫无他。但执拗尔’。”杨时也不得不承认两人却有不同。

“蔡京少时便以高官为其志。曾有传言,在其求学时曾问卜,卜者言其‘此武官大使命,他时衣食不缺,余不可望也。’蔡京竟为此而大病一场,引为笑谈,足见其何等汲汲于富贵。况他极为善变,善于机巧,神宗大行后,旧党得势。蔡京随风转舵,立转而支持涑水先生,其要求五ri之内恢复差役法,众官皆示难以如期完成。独其如约,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蔡京立即摇身再变,即刻表示: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可见其狡诈,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前后相对。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陈东愤愤说道,对其十分鄙视。

“王荆公与神宗君臣相得甚欢,可谓千载一时,然而王荆公对神宗不时直言规谏,乃至面折廷争。与君若朋,然一言不合已志,必面折之,反复诸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而京一切投圣上所好,贡声se。起土木,运石,以媚惑人主之心,岂止一味逢迎而已,他身为国相。志在逢君。”许宗衡言道。

“一言蔽之,王荆公不失为君子、诤臣。而蔡京则是个十足的jian佞之臣,王、蔡二人岂能混为一谈!”赵柽笑笑总结道。

“嗯,王爷所言令人顿悟,王荆公与东坡先生、涑水先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在于王荆公看到的是自己变法处于善意,为国为民,且仓廪丰满,税赋剧增。而东坡先生、涑水先生看到的却是新法执行的种种问题及实际社会效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截然不同,矛盾当然便无法调和!”陈东击掌言道,

“也可以这么说!”赵柽笑笑道,心却说果然‘年轻人’敢说,可也说到了点上,当年有着高度政治敏感的司马光,觉察到了变法的不妥,但具体哪里不妥限于其见识,他不可能作很准确的描述,只能通过变法造成的一些恶果来解释他反对变法的原因,在宋神宗面前不断和王安石争辩,却无法对变法方案作出有力辩驳,只能以“不妥”二字蔽之,结果造成了神宗认为他在无理取闹,他也不得不出走洛阳。

“圣人有‘体用、本末和义利之辨,王荆公即为圣人弟子,读的也是圣贤书,但其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以及‘当深念国体,有先后缓急’云云,一切尽为求财,有违圣人之意!”杨时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