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九十六章 难逃阴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难逃阴谋(2 / 5)

一件好事,能够减轻朝廷负担,但是这也意味着西军的财政命门已经逐步不被朝廷所掌握了也就是说,西军发展到这时,已经有趋势脱离朝廷掌握

可这却大大地坏了祖上的规矩,自己的爹虽然信任童贯,但若让童贯统合了西军大部份的势力,他能完全没有点想法吗?就是他爹对童贯没想法,满朝文武难道也不担心吗?想到此,赵柽觉得脑子很乱,他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将自己了解和经历的些事件串并在一起,忽然发觉自己好像又卷入了朝臣的纷争,陷入了一个阴谋之

首先他的皇上爹不会糊涂到让朝中大臣一方独大,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所以他必须防微杜渐,会在西军中种下一根钉子,使西军内部有裂痕而不能完全整合起来——其他友正在看:但是他钉下的第一颗钉,会不会就是前两年荣升太尉的球星高俅呢?

赵柽想了顷刻,觉得没错,高俅算起来也是老爹潜邸之臣,但是他出身太低,也没啥大本事,不像蔡京那样能治国理财,也不像童贯那样能领军拓疆,所以经常遭人白眼赵佶为提拔高俅可谓是煞费苦心,提拔人也是要照规矩走程序的,不可能一步登天他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各部门历练,而高俅他除了逢迎拍马之外,倒也算是机灵,尽量安份不与人争论、低调做人,在下放到基层各部门的时候也都能善尽职责

宋朝的文官是一定要经过考试科举,要有一定的文才宋朝的大文豪不一定是权臣高官,但是朝廷大员绝对都有一定程度的国学文章水平相较之下,宋朝的武官标准就比较没那么严苛虽然要求一定要有边功,但是这个“边功”不一定要真刀真枪上阵厮杀才能够也能够让某个人去担任监军或军中文事务官,在边境前线“历练”个几年镀层金,回来之后自然就有可资提升的资本了

于是高俅在基层安分了几年后,赵佶趁着这次童贯征伐吐蕃宗喀国残余势力的机会将高俅塞到西军之中,童贯就把他安排到了刘仲武的手下刘仲武这个人由于他当时没能在第一时间稳固高永年死难后的局势,导致了宋夏战争优劣形势的大逆转,闹得童贯险些倒台,所以童贯对他没啥好感,在打仗自然不会重用他,将高俅安排在这里既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也能够防止高俅立了大功和自己争权

但事情往往会出现不测,富贵险中求,为了洗雪前耻,为了立功露脸刘仲武豁出去了,干了件擅自行动的事情,结果这事玩大了,抢了别人的功劳,此举形成了西军参与此次征讨的将士们普遍的不满,也令总司令童贯相当不悦于是,在战后,童贯向中央汇报之时,在立功人员的名单上就没有把刘仲武的名字给列入了——其他友正在看: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出头将刘仲武的“功劳”给报了上去给宋徽宗这个人就是在刘仲武军中担任参谋、文、监军等职的――高俅他疯了吗?就算刘仲武此役没有什么太大的战功,高俅在刘仲武军中历练一段时日之后,还是能够调回开封高升的他难道是想升官想疯了、急着调回去,所以才冒着得罪西军大部份将士与童贯的风险吗?

几乎就在高俅揭露童贯掩刘仲武之功的同一时间,另一个人对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蔡京不但拒绝签署宋徽宗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诏,还公开说:“童贯以一宦官而得节度使高位,已是位极人臣了怎可再将使相开府仪同三司一职的通称高位授与一个宦官呢”于是,童贯因为被高俅揭了掩刘仲武之功,以及蔡京的反对,虽然仍赏其收复洮州与积石军之功,但是,开府仪同三司――就不用想了

赵柽想到这里,发觉其中有些不妥,蔡京的行为,乍看没什么,但是细一点想,又有些不对劲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蔡京对童贯不满且嫉妒,所以才反对授童贯予开府仪同三司但是其中依然有疑点,高俅官卑位轻,他怎敢开罪童贯?除非他有所仗恃,不害怕童贯以后给他小鞋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