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将将够标配,要做的人人双马,还得等到了西北再想办法,赵柽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是偷、是抢、是骗、还是掏钱买,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把这个落实!
越是要离开的时候,越是觉得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过去了十天,离出征的日子还有三天,再有不舍,赵柽也知道自己不能待下去了,十一月二十一他率队离开了襄邑,折返回京。离开时,频频回首,他知道这回是真得不知道是不是猴年马月才能回来了。。。
*
第八十三章吃饱穿暖
第八十三章吃饱穿暖,到网址
第八十三章吃饱穿暖
宋军后勤供应。{最快文字章节阅读}主要是粮食、兵器及战马。粮食实行定仓供应制度,统一实施;兵器以冷兵器为主,火药兵器为辅,由首都及重要州府设置地兵器工厂,按照军器监设计因式、规格、用料标准等统一制作,造好地兵器送交兵部各库;战马由各马场和马户中调选。
兵部的命令一下,拱州府便派人将所需的粮草,服装被服全都送来了,兵器只是防身的兵器,剩下衣甲兵器的要到驻地的府库领取,很有点现代军事后勤管理的意思,美国打伊拉克,大兵们也都是空着手去,到了各个军事基地领取储备的武器吗!最大的问题是马,一下子找不来那么多的马,只能就地‘征用’王爷马场的马,又东拼西凑弄来点劣马充数,这些当战马是不行,当挽马和驮马还行,正好送给辎重营。
发下的军装,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粮草只有三天的量,这明摆着催他们赶紧走,到别处吃去!
对此赵柽倒是不大在意,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吃得东西更不发愁,如果在襄邑不走,他储存的粮草也够一万军队吃上两年的,而且绝对比别人还得吃得好,不过他一直秉承‘不要白不要,不吃白不吃’的理念,这些东西虽然不如自己准备的好,但还是照单全收,服装被褥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正好作为储备,留给社丁们使用。
“除非让士兵们吃饱穿暖,否则这支军队必溃不成军。”这是英国名将马尔伯罗公爵说的话,虽然这话说的不如中国人含蓄,但是却是大实话。漂亮的军服能提高部队的士气,这是希特勒的理念,赵柽对这个也相信,为了设计制作出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也是废了番心思的,也可以说来了场从头到脚,由嘴到肚子的革命。
先从脑袋上说起,宋军士兵和军校是不同的,他们只有衣甲,没有兜銮,头上戴的是‘皮笠子’,用于防风雨和保护头部。赵柽将这个做了改进,在里边加装了英国兵二战时戴的铁质‘飞碟盔’,外边依然包裹黄棕色薄牛皮用已防锈,盔内加装了用皮条编织的减震里衬,可以束在颌下,这样一来外边看着没多大区别,其实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另外每人还有个俄罗斯士兵常带的那种别致的黑色纯羊毛特制小帽,既轻便又保暖,拉下来还能当蒙面巾使。再给他们加上一副防风防尘的全包式玻璃风镜用来抵御西北常见的风沙,算是保脑袋的问题解决了。
作训服颜色采用了黄绿色,麻加厚混纺面料,现代通用的样式,配有多个大容量衣兜,脑后有可以拆卸的兜帽。因为西北冬天漫长,气候寒冷,防寒要放在首位,贴身的是羊毛保暖内衣,然后是细腻子毛料防寒服,外边才是加装可拆卸衬垫的作训服,再加上一件内外两色的毛料披风足以抵御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因为面料不防水,只好又给他们配了一件防水布做的雨衣。
军靴采用腰高一尺的高帮设计,鞋帮是质地柔软的小羊皮,加装吸汗保温的蚕丝衬里和嵌有钢板的厚牛皮鞋底。汗脚那时候的人也有,赵柽无法研制出现代透气吸汗的高弹袜,只能没人多发两双让他们换着穿。手的保护也不能少,每人都是既保暖又能熟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