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就是他手下的一名提点阁领,后来黄经臣在宫中的争斗中失败,他们这些人都打了黄经臣的烙印,当然也是被清洗的对象,几乎都被从皇城司中除名。
他们这些人干的就不是奉公守法的勾当,哪个没有触犯过大宋的律法,威胁过官员,搞过刑讯,得罪的人太多了,没有了特殊的身份,谁会拿他们当根葱,所以被除名后生活的很是艰难。黄经臣不忘旧情,不时的接济他们,可他能有多少钱?好在王爷是个搂钱的耙子,总是以各种名义送给黄经臣大笔的银钱,这才让他们活了下来???
第九十四章扩张
随着蔡京台,‘新政’的推广,大宋各个州县仓库爆满,左藏库堆满白的银子,金闪闪的铜钱,国库空前充实。老爹了大财,而且的‘文雅’,只换了个丞相,就解决了财政危机,多么英明的决策。至于生活在底层百姓的呼声,根本传不到他的耳朵里,就是听到了,现在也得装不知道。
赵柽这个当儿子的当然也不甘落后,只是他的动作比较生猛。方田法的实施,加大小地主和自耕农的负担,他们就不想种地了,他马派人门收购,而且是公平交易,绝不仗势欺人;杂税的增加,让大小手工作坊都干不下去了,他立刻去解决那些下岗失业的工人工作问题,将他们都招到自己的作坊里干活;商人们破产了,纷纷降价变卖商铺,赵柽二话不说,只要位置好,立刻连人带铺子一起吃下,换个招牌继续营业。
新政实施几个月,赵柽的土地增加了近十万亩,佃户二千户;几个作坊都几经扩建,才让那些新来的工匠们有地方干活,他也就是仗着自己生产的产品都在市场占有垄断地位,生产的东西供不应求,没什么大本事;有了钱赵柽也不务正业了,开始放弃工农经商,现在拱州府,应天府,大名府,甚至在京城都有了商铺和酒楼,主要经营赵府庄子工坊里生产的各种产品,弄得过去那些代理商意见很大;赵柽不住的感谢老爹的好政策,他去年就准备派出商队去搞国际贸易,因为缺乏有经验的人员,计划一直停留在桌案,现在‘咔嚓’一下他买下了三支商队,外加一支船队,跟做梦似的一下全有了。
“黄伯,你说我现在一下吃进这么多产业,会不会树大招风,引来朝中言官们的弹劾?”赵柽这番折腾,将捣腾盐钞弄来的钱放了出去部分,百十万贯的钱跟他爹比起来是不算什么,可也够扎眼的,他心虚地问道。
“呵呵???”黄经臣却笑了,“王爷,你多虑了,蔡京家里现在光地就五六十万亩,商铺更是遍及天下,就是整天劝皇节俭的张商英,在京里就拥有十多家铺子,朝里哪个执政都比你富多啦,主管东南供奉局的朱勔家里的地连城接邑,两天也走不到地头更不要说那些王爷国公了,哪个拿出来也不比你的地少,你就放心”
“哦?”赵柽点点头,心说弄半天自己跟他们相比就是个暴户,大宋富豪榜自己还排不名啊
“王爷,盐钞买卖弄来的钱都入库了,你又都给出去啦,我的提成是不是也该算算啦?”黄经臣往赵柽这边蹭了蹭笑着说道。
“好啊”赵柽答应了,见喜赶紧把账本捧过来,然后识趣的退了出去,屏退了两个值守的小黄门,又往边退了几步才站定,两个大佬算账,自己最好躲远点,谁知道里边有没有自己不该知道的东西。
“我一共出资二十万贯,你收了旧盐钞二十四万八千三百二十六引,倒换新盐钞十四万引,其余的兑换了左藏库的物品,对不对?”赵柽翻看着账本说道。
“对,这账记得不错”黄经臣点头认可了王爷的说法。
“好,咱们接着算”赵柽拿起算盘利落的甩了下,让珠子归位,“新盐引你是以六贯的平价卖出了八千引,八贯卖出了二万三千二百引???”赵柽一笔笔的跟黄经臣对着帐,“左藏库中换出来的东西,一共价值八十四万贯,对不对”
“王爷,盐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