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的情绪和想法,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他开始回忆一些过去的经历和情感,晓研说这样会逐渐释放出他内心的压力。
当童稚从催眠状态中醒来时,他似乎觉得和走进这里时不一样了,当晚回到公寓,他睡得很沉,这就是晓研说的:深度睡眠吗?他简直不敢相信。而且,渐渐地他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也延长了。这个女人真的帮他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于是两人开始语言沟通,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
晓研来自上海,做心理诊所前是一名护士。结过婚,有一个女儿。来美国后,男人事业失败她就提出了离婚,自己带着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靠家里经济援助,后来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日子才逐渐好过了些。现在,诊所的收入完全能满足她和女儿的生活开销,也能给女儿提供良好的教育。
童稚善于抓住机会,他不失时机地把晓研发展成了自己的客户。他给出的理由是:现在看上去生活很平稳,不意味着会一直平稳下去,所以当现在比较富裕时要积极投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位美女咨询师呢?骨子里就有投资的基因,她跟上童稚不到两周就尝到了投资的甜头。毕竟童稚在做科研开发时,就在兼职为别人荐股了,经验算得上丰富。
而晓研做心理咨询每小时收费虽然不低,但那是有数的钱,股票投资给她的感觉就是没有天花板。她不仅自己投,还把国内的朋友也拉到童稚麾下,这让童稚从意外到惊喜,再到拜倒在石榴裙下,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想想之前在各种场合结识的那些女性,不是看他年轻,就是想把他当成提款机,没有想帮着他赚钱的。晓研是第一个想帮他,并且能帮他赚钱的女人。
在晓妍的陪伴下,童稚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他开始重新找回对股票交易的激情,并且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在他看来,晓研是陪他走出低谷的人。巧的是,晓研也是位”姐姐“,比他大了四岁。
九十年代,上海股市成长最快的年代。炒股热潮席卷了浦江两岸,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狂热之中。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离不开股票,那些平时吃饭碗都小一号的上海人,此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和勇气。
在上海有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老上海人的确把浦东叫做:”乡下。“也对,知青插队时,许多上海知青就是去的浦东。在股市红火的那段时间里,有一股暗流涌动着,就是地产。当弄堂里的一大家子人还在为分到房子绞尽脑汁时,那些在股市里赚到钞票的人们,却把眼睛盯上了浦东。把他们从故事里赚到的钱,转手买成了浦东的房子,这成了上海式的”落袋为安“。
所以,对于投资的人来说,钱不是在银行里存起来的,是滚动的,要不怎么叫:财源滚滚呢?晓研乐的在童稚这里赚到更多的钞票,跑回上海去买房子。她的经济头脑让童稚有”开天目“的感觉。
晓研就出生在上海,成长在那个空气中都弥漫着金钱与脂粉香气的城市里,她对股票情有独钟也就不难理解了。她的热衷有很多时候都令童稚感佩。童稚觉得他找对人了。
一次两人去看电影,聊起办婚礼,晓研竟说去交易所办,或者选一只新股上市时,里面敲锣,咱们就在外面放炮,然后咱们买一百股这只新股票,表示百年好合。童稚听了,当时就在黑暗中扑过去,深深地吻着晓研,搞得座椅吱嘎作响。周围的人都在发出斥责。
与晓研的投桃报李相比,群莉就有点儿故作艰深的味道了。他童稚也是很现实的,从根上说,他是因为原来的专业在美国发展受到限制,才起了转专业的念头。转到金融,还真站稳了脚跟,自己还算运气。虽然从洛杉矶来到曼哈顿原本是为了群莉,而且,他知道自己对晓研没有像对群莉那样心动的感觉,但想想,再去追求群莉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