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华把汪富贵在上地产业基地对自己说的话,完完全全地告诉给小妹。小聂听了既有感激又有些担心。
“我觉着汪总挺真诚的,你咋还叹气了呢?"聂建华说。
”听上去是不错,可是,哥你也不想想,他现在就只有江西那么一个小厂,加上北京、江西、青岛的几个学校,他哪儿来那么多钱呐?“小聂说。
不过小聂想,这汪总能让自己出国考察,倒是个好机会。而且还是和二哥一起去,她想想都开心。不过她想着自己的口语大概早就忘光了,没想到跟二哥一说,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喏,看看这个,汪总给我的。他还真有招。他去美国就这么干的。“ 聂建华把一本厚厚的英文字典放到小聂面前。
小聂一看就愣住了,字典上好多红笔画着记号。
小聂仰起头问二哥。”他就是这样去美国的?“小聂几乎不敢相信。
”是呀,他想买什么,就在中文下面画个记号,然后拿着字典去问店员,运气好的时候,店员会中文,就一切都解决了。“ 聂建华说。
小聂想:难怪最近一直见不到汪总的人影,原来自己跑到万里之遥的美国旅行考察去啦。虽然她觉得汪总很聪明,但她还是想去速成一下英语口语。
聂建华跟小妹提到考察项目清单,小聂说要把融资考察加进去,一方面看看国外的车企怎么融资的,另一方面想想我们能不能从国外融到钱。
她想起吕一鸣跟她讲过北汽的合资企业,她觉得汪总公司要做大,一定得先扩大规模,远离那个乡镇的氛围,在小聂看来,那不止是个包袱,还是个隐患。上一次厂里因在车间打闹而有人受伤的事,一直让她放不下。
“哥,上次那个被打伤的员工现在怎么样了?”小聂问。
“唉,还在医院躺着呢。” 聂建华说。
“时间不短啦,不会出什么问题吧?你上次说他跟汪总关系不一般,是什么意思啊?”小聂问。
“谁说不是呢?就一个零部件,不过别说那可是铁家伙。脑袋上给一下的确够呛,谁让还打的那么寸呢。好像是颅内怎么样,嗨,我也说不清。反正他们家里是上窜下跳地,他那女人真凶悍,够人一梦。要不是有村支书扛着,汪总都得脱层皮。”聂建华叨叨着。
小聂想,那样的乡镇企业,定位个零部件制造厂足矣。小马拉大车地非搞成整车生产企业,真是异想天开。从外面招工,谁会愿意去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靠内部根本没有发展。不知道汪总是怎么想的。
“哥,你怎么看黄坎这个人?”小聂问。
放在前几天,小妹这么问,聂建华会很开心,现在,他犹豫了。汪总现在是研究生,文化水准与小妹更相配。人似乎也更淳朴,黄坎怎么看都有些油滑之气。
”算是个有本事的人吧,他现在又拿下一个工程,比之前的规模大不少呢。“聂建华说。
”啊?那他钱从哪儿来啊?“小聂不禁问。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大众的需求,以确定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一辆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汽车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习惯和需求,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小聂和二哥聂建华一起怀着期待和好奇,踏上了前往底特律的旅程。他们来到了一家着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线,看到了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将零部件组装成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他被这种高效和精准的生产方式所震撼,也对汽车制造的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离开工厂后,小聂走进了底特律的市区,他看到了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是现代化的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