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工作。小聂快速地在心里合计着,她想起之前的小太阳公司,好多“老人”也都是汪总公司初创时的“铁哥们儿”。他们就算犯再大的错,汪总也把他们当“自己人”。也许吧,在企业里当领导,手下需要有“自己人”。二哥再怎么样跟自己也是一奶同胞,将来自己在这个厂里也算有个“自己人”了。况且,二哥不像大哥那样懒,他还是有一股不满足、不服输的劲头。想到这儿,她决定把二哥拉到江西厂里来。
“谢谢您一直惦记着我的家人。是啊,我二哥现在下岗在家,他之前在公交当售票员,嘴皮子溜着呢,干销售应该是把好手。而且他现在单身,可以住在厂里。只是,您不吐口,我怎么好让他来呢?”小聂还是第一次在汪富贵面前忸怩,显得很不好意思。
“哈哈,你这个小聂啊,你是主管销售的厂长,招收销售大员当然是你说了算啊。我要是找什么人来,也得让他听你指挥,不是吗?”汪富贵笑着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在中关村租了一个写字间,你以后在北京就去那里办公,咱们招聘也显得体面些。库房我正在想办法,最近家里事情比较多,担子都压在你一个人身上,我都不好意思啊了。”汪富贵说着从皮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在桌子上轻轻一推,放在了小聂面前。
小聂心想:这汪总越发显得土气了,他怎么离现代化管理越来越远了。而且,谁不知道你啊,还家里的事,不就是小芹的事吗?不由得越想越气。
“汪总,您这是何意啊?您这样的方式,多少钱我都不可以收的。如果您想给我奖励,就通过财务算进奖金里吧,总得有个名目嘛。”小聂显得很平静,但汪富贵却感觉正言厉色的。
“那我就让我二哥到江西厂里来上班了啊,您放心,我会一视同仁的。毕竟他也没干过销售,而且之前国企很松懈,他也是一身的毛病。不过,我努力让他快些适应。如果您那边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推荐一下,需要尽快组建一个销售团队。”小聂说得很自信。
汪富贵看着面前的小聂,心情有些复杂。他想起几年前用信封给小芹寄银行卡,想起和小芹一起去北京人艺看话剧。因为那时小芹还是个学生?还是小芹本就单纯?如今小芹成长了?
他努力把思绪拽回来,对小聂说道:“知道上地吗?”
”当然知道,怎么,汪总您是看上那里啦?“小聂眼中闪耀着惊喜。
北京毕竟是首都,你难怪北京人自负。别的城市人吃的是粮食,他们吃的是消息。从“走后门”盛行的时代,北京人就对“小道消息”推崇备至。后来他们认为自己一直是对的,那不叫“小道消息”,那叫“信息”,那是胜人一筹的“先机”。后来把这些“先机”运用到股市上,楼市上的人,都发了财。也许吧,这是一种社会生态的平衡。七八十年代,北京人踪着高干子弟,不为图人家什么,就图他们知道点儿“内部消息”。现在九十年代了,来北京的“外地人”(这应该是北京人最早创造出的叫法)越来越多。他们也更热衷于打探消息,而且,现在公众的说法是:把握先机。
上地产业基地,在九十年代的京城科技界是一大创举。后来被称:领先全国。上地是科技企业孵化的摇篮。
“之前小太阳公司有个竞争对手,你还记得吧?”汪富贵问道。
“当然记得,他们不是要做国际品牌吗?”小聂的语气很不屑。
“嗯,他们是第一批入驻上地产业基地的企业,据说投资不小。我跟他们老总在电影城撞见了,就聊起来。我觉得咱们企业虽小,但进入基地,更容易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尽快研制自主品牌的整车。”汪富贵说道。
从汪总提到上地,小聂就在心里骂着自己,你别把人看扁了,汪总还是很有一套的,现在她更是想痛骂自己一顿了。汪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