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41.第241章 开科取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1.第241章 开科取士(1 / 4)

第241章 开科取士

历经请客吃饭、收下当狗的流程后,余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按部就班即可。

第一步。

大事开小会,皇帝召公卿在宣室殿商议了数日,定下具体的增设、削减、官员任免调动。

然后,第二步。

于五日后,特意在未央宫前殿召开大朝会,正式宣布——九卿改制!

大农令,更名大司农,全权掌管朝廷财政;大行令,更名大鸿胪,全权负责列侯爵位封黜、对外交涉事宜。

郎中令,更名光禄勋,增设光禄丞一名,属臣若干。

太仆。

收地方驿站传、邮、驿,登记车马、渡船,一律归于中央太仆寺统管。

廷尉,增设廷尉左平、廷尉右平,属臣若干。

少府、太常、宗正,各做精简。

制度上做此更改,落到具体人事上,变动就更加明显,也显得更加剧烈。

首先。

九卿之首的太常卿、郸侯周仲居,因家风不正、品行不端,除爵,免官,罚城旦。

此处需要解释三个点。

一,城旦,一种刑罚,流放边关,筑城、服劳役,为期五年。

二,皇帝之所以会处罚如此严酷,说白了,就是周仲居太飘,外加一句:“太子说的不追究,但与朕何干?”

三,周仲居家风不正、品行不端罪名的来源,源于他曾经与自己儿子共争一名歌姬。

那位歌姬,名叫芳儿。

她死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被溺死的……

当然。

芳儿、溺死、黑夜这些元素,旁人并不知晓,只有一位在章台街开茶坊的女子,默默记着这笔仇怨。

至于皇帝不知晓内情,仅凭一年前‘父子争姬’的流言便处置了周仲居,此举,或许正应了——

有用时,一切都不是问题,无用时,问题就是一切!

周仲居谢幕了。

接任太常卿的人,是阳平侯杜相。

同样狼狈离场、处境却稍微好一点的,还有洮阳侯刘狩燕,侄儿上交辞呈,皇帝大手一挥,允了。

接替宗正人选的,非刘氏子弟,而是按道侯,韩说!

九卿变动尚未结束。

前大农令孔仅致仕,迁大农丞、兼侍中桑弘羊,任大司农!

迁中大夫倪宽,任光禄丞,秩俸千石;迁尚书令张安世,任太学祭酒,秩俸比二千石。

其他九卿之下,乃至非公卿之列的属官变动,数量众多,不知凡几……

唯有几人值得说道说道。

比如,擢孔兴业,任冀州刺史。

孔兴业,孔仅之子,显而易见,孔仅致仕替桑弘羊腾出位置,皇帝是做了相应补偿的。

即便天子,也得讲讲人情不是?

除此之外。

前大将军舍人,任安,得卫青举荐,担任益州刺史;搜粟都尉王衡,得太子举荐,担任大农丞。

上林寺工蔡成,太子尚未举荐,皇帝便念其治水有功、善于营造,迁蔡成为将作丞……

毫无疑问。

官员高频调动的背后,牵动的是一场波及整个朝野的革新!

好在有之前‘请客吃饭’的流程,该宣泄的不满让大臣宣泄了,该解释、敲打、弥补的也都做了。

更换的朝臣很多,倒也没有引发太大的问题,待一切尘埃落定,百官们再放眼望去,似乎……

也不是很难接受?

散朝后,前殿外,高高的台阶之上,将作府一众属官围拢在一起,个个笑容自矜,领头两位连连拱手:

“呵呵,蔡兄,以后我等要精诚合作啊。”

“大匠折煞下官了,以后下官还需大匠多多栽培才是。”面容黝黑的蔡成放低姿态,主动示好。

这个不善言谈的秦墨子弟,在官场待了这么久,肚子里总算存了点弯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