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第131章 与法正议,刘封的器量抱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与法正议,刘封的器量抱负(2 / 3)

弟是尚书令,支持我就是支持你们的前程。

然而。

就在孟达自以为胜券在握时,却在西城骤然得知刘备已经将上庸九县合并为新城郡,并且以刘封为新城太守。

孟达顿时傻眼了。

我这辛辛苦苦的从房陵挨个儿的一直跑到西城,一路应酬许诺,期间跋山涉水累计行程超过两千里。

结果你刘封一来就变成新城太守了?

那我岂不是瞎忙活了?

若不是法正相劝,孟达都想给刘备写信请辞了。

看着一脸寒霜的孟达,刘封不用问都能猜到孟达心中的想法。

毕竟。

当初为了让孟达安心守好秭归,刘封可是编了一套说辞去忽悠孟达的。

如今关羽不仅无罪还有大功,这荆州是轮不到孟达了。

刘封又当了新城太守,这新城也没孟达的立足之地。

孟达能豁达才有鬼了。

虽然孟达很惨,但刘封并未落井下石也未嘲讽。

一者是看法正面,二者刘封还不至于蠢到去将孟达推给曹丕。

刘备称王后,派系日益增多,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铁板一块了。

荆州派要利益,益州派要利益,东州派要利益,元从派要利益,派系内部又都是各有山头。

人多了,就必然会有争斗。

然而。

敌人的敌人,也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相较于在西川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地方豪族,孟达也是属于锐意进取的。

拉拢孟达,也就等于为今后的北伐多一个支持者。

毕竟。刘封跟孟达之争只是内部之争,内部的问题内部解决,只要能一致对外就行。

而为了拉拢孟达,刘封也早有准备。

田七将一个锦盒送到孟达面前。

在孟达惊疑的眼神下,刘封徐徐开口道:“我知孟将军心有不快,我也无意辩解。诸葛军师曾送我一书,名为《乐毅百战书。

据诸葛军师称,此书乃乐毅所著,本有十卷百战。只因流传中遗失不少,内容多有残缺。

我抄录了其中内容,将此赠与孟将军,希望今后能与孟将军化干戈为玉帛,共建北伐大功。”

所谓的《乐毅百战书其实就是刘封胡诌的一个书名,也并非是乐毅所著,同样也不是诸葛亮所赠。

而是刘封根据百战奇法、三十六计等等兵书理论糅合而成。

要说其价值吧,有肯定是有的;可要说价值有多大,那就得看孟达的领悟能力有多强了。

毕竟。

兵书的理论,往往都是惜字如金,还带有玄学味道。

说是《乐毅百战书,加起来内容却不超过三百字。

就譬如刘封摘录了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内容就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若是对《易学没点研究,就这句话都没几个人能读顺畅。

不过。

内容其实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刘封化干戈为玉帛的态度。

未等孟达开口。

刘封又对法正道:“法尚书,我在江陵与父王闲聊时,得知父王有意效仿高祖定三秦,亲引大军北伐。

然而父王年迈,令我颇为担忧。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我以为父王应该坐镇汉中摇指北伐,而非亲引大军。

否则途中有个变故,必会令亲者痛,仇者快。我知法尚书曾为父王挡箭,若是法尚书相劝,父王定能听劝。

还请法尚书去了江陵后,能善言规劝父王。”

法正本是机敏的人。

刘封又是给孟达送《乐毅百战书,又是一语双关提北伐,哪还不明白刘封的用意?

法正直接应道:“副军将军之意,我已深知。大王召得急,我与子敬就不在房陵逗留了。”

刘封客套了几句,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