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谁家良将,刘封麦城战徐晃
寇安国兴奋的来了一句:“将军,你被打脸了。”
刘封脸一黑,狠狠的瞪了寇安国一眼,后者却是更兴奋:“将军,徐晃如此嚣张,连我都忍不了,你还能忍吗?”
看寇安国这模样,刘封哪里还不清楚寇安国的想法。
这愣头青就想出寨跟徐晃硬刚一波。
由于寇安国被派去秭归传信,然后又被刘备派去武陵郡随同马良安抚诸夷,以至于寇安国错过了刘封四打江津口和血战江陵城两场大战。
尤其是方月四人在升了校尉后,更令寇安国抓狂。
以前四人只是军侯,现在四人都是跟寇安国平起平坐的校尉。
反观寇安国,累积的功劳还不够格擢升为牙门将,天天都被方月四人骑脸显摆跟着刘封大杀四方的战场事。
面对寇安国的积极请战,刘封提高了语气,轻斥道:“为将者,首重心性,你如此沉不住气,今后我还如何委你大任?”
寇安国哼哼:“将军,我现在只是校尉,只需要奋勇冲杀就够了;等我当了牙门将,我再去磨练心性学习如何担当大任。”
这混愣子。
刘封顿感无语。
从字面上讲,寇安国的理由似乎也没什么大毛病。
牙门将以下,的确首重悍勇。
只有到了牙门将这个级别,才更侧重于去考虑如何稳住心性,去学习如何担当大任。
看着寨外准备直接强攻的徐晃等魏兵,刘封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伸手感受风向。
阴天,西北风。
“有地利有天时,我傻了才会刚正面。”
李平挑选的这个坡头很适合立寨,既能居高临下又不会被断绝水源,且还有木林遮掩。
最重要的是。
营寨在上风向!
上风向最适用的战术是什么?
自然是放烟了!
战场上有一种利用湿草来放烟破敌的方法,称之为“猛烟冲人”。
《武经总要对“猛烟冲人”的运用也作了详细的描述:
称“猛烟冲人无拒者。凡攻城邑,旬日未拔,则备蓬艾、薪草万束已来,其束轻重使人力可负,以干草为心,湿草外傅,候风势急烈,于上风班布发烟,渐渐逼城,仍具皮笆、傍牌,以御矢石。
大意就是:要是攻城十日不下,就准备蓬艾、薪草,干草在中间,湿草在外边,等风势激烈的时候在上风向放烟,然后让军卒带着皮笆、傍牌抵挡矢石攻城。
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烟,不仅能遮蔽城头敌人视线,也会熏坏城头敌人眼睛,故而号称猛烟冲人无拒者。
为了能让猛烟冲人的战术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场景,譬如风势不够急烈、处于平地、处于高地,还会打造风扇车来配合使用。
刘封率军抵达后,在观察了李平的立寨的地理地势和气候风向后,就令人砍伐拾取了大量的干湿薪草,又就地伐木打造了简易的风扇车。
相较于攻城拔寨,守城守寨其实是更轻松的。
遍观中华史,任何一种攻城战术都会有相对应的一种或多种守城战术。
其中被称为弱宋的几百年,更是将守城战术发展到了巅峰造极的程度。
很快。
埋伏的方月四校尉就得到了刘封的军令。
干草点燃。
湿烟飘起。
数十台简易的风扇车开始鼓风。
烟雾透过树林,向魏卒方向飘去。
刺鼻的烟雾开始侵蚀魏卒的鼻腔、喉咙、双目。
“咳咳。哪来的烟?”
“什么情况?咳咳!”
“你推我作甚!咳咳!”
“你的矛刺中我的腿了,咳咳!”
“.”
原本士气昂扬的魏卒被这忽然吹来的湿烟一覆盖,最前方的魏卒纷纷被呛得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