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动静知是沈旭芸来了,谢迁尧将桌上散乱的谱子拾起来。
“夜里风大,我闻着,是桂花开了。”
“正是,这楼后种了满园的桂,常有人云桂花招摇,俗气,我却喜欢得紧。”谈到所爱之物,沈旭芸不掩笑意。
“沈小姐,放眼天下世人爱菊爱牡丹,你却爱桂花,很特别。”谢迁尧看她的眼神颇为赤城,话是出自真心。
夜里桂花暗香浮动,那花香仍在沈旭芸的鼻尖若隐若现。窗边竹帘摇曳,泛起金桂阵阵清香,沈旭芸闻得出神。
“自甘沉寂一年之久,只待这三两日的香气迷人,这花中毅力,怎由得世人评说?”
“有理,受教了。”谢迁尧点头赞同。
“且不谈这些,”沈旭芸伸手将那食盒提来,“尝尝我们祥福楼的手艺如何?”
沈旭芸芊芊素手轻轻掀起盒盖,漫起的热气溢出,露出几只被捏成玉兔状的米糕,白白嫩嫩地卧在盘里,很是可人。
这米糕香气扑鼻,就连谢迁尧也在无意中多瞧了几眼。
“听闻棣州人喜甜不吃辣,特意挑的,”携着面点独有的香气,沈旭芸将盛着食物的盘子端出来,“谢公子,与我说说棣州吧,我还从未去过。”
谢迁尧接过盘子,看着那米糕上漫起的水珠在火光闪烁下晶莹剔透:“棣州的水很清,桥也多,雨更多。”
“真美。”沈旭芸撑着下巴,靠着谢迁尧这寥寥几句想象着只在话本上看过的江南风光。
“非也。当今棣州远不及当年那般昌盛。”
沈旭芸没有接话只是沉思。半晌,沈旭芸试问:“谢公子,当今世道,您如何看?”
借着这四下无人,谢迁尧谈论起来竟也是毫不避讳。
“无解。肉食者骄奢淫逸,为官者趋炎附势。皇都现下还是一派祥和,实则早已千疮百孔。思来想去,不如在棣州养老。”
没成想沈旭芸却被逗笑了:“能在江南养老,倒也不错。”
谢迁尧眼里仍看着一旁的琴弦,嘴上却是不假思索道:“沈小姐心中怕是并非这般想的。”
沈旭芸轻托起一旁的烛台,照亮了眼前人。那双明亮的眸子看着谢迁尧时,是如长夜篝火一般明亮。
“谢公子,您笔下的那一纸策论,我看见的是吏治清明,百姓安乐,万家灯火阑珊。生来就未曾见过你笔下的那番世界,我想亲眼见一回。”
谢迁尧轻轻将手中的茶杯置于一旁:“沈小姐,在下无意于朝堂。”
被他第二回果断拒绝,沈旭芸蹙眉,心底没来由的郁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谢公子,您才华横溢,本当为经世之才。这般明珠蒙尘,实在令人不忍。”
谢迁尧安静地嗅着窗外隐隐约约的桂花清香,他淡然地接下沈旭芸有些急切的目光,缓缓开口。
“人生在世,终究逃不过事与愿违。许多年前我就明了,随波逐尘,也不失为一种活法。你我二人或许本就不是一路人。沈小姐,见谅。”
沈旭芸看一旁的灯芯随风舐蜡,激得蜡油滋滋作响。
“谢公子,我……”
话还未说全,却听门口一声巨响,二人回首一看,是阿泰莽莽撞撞来了这幕后屋内。
“少班主!听楼里先生说楼里来了位极会作谱的公子?可还在——”话音未落,阿泰便瞧见了坐在沈旭芸边上自得品茶的谢迁尧。
“嗯?这人怎的在这?”
许是正着急,阿泰只是随口一提,转头便凑到沈旭芸跟前:“少班主,他们说的那人在哪呢?让我见见。”
沈旭芸看他跌跌撞撞的模样,蹙眉道:“阿泰,有事说事,莫要总是这般莽撞。”
阿泰似是跑急了,额上还贴着层细汗:“……是,少班主。那敢问那公子现在何处?”
一旁谢迁尧则是眉头一挑,笑意不易察觉:“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