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子弹,了不起玩玩rbg,总不可能玩得起巡航导弹、航空母舰这些吧?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但石油公司就和很多人有关了。
最起码雪佛龙石油的加油站,在整个美国西部、中部以及中南部,开得到处都是。
美国最起码有二十分之一的车,是雪佛龙石油加油站的常客。
更不用说去年才重组,由菲利普斯石油和康纳能源合并而成的康菲石油。
它本身就是美国第七大能源巨头,世界第九大能源公司。
所以雪佛龙石油可能要被康菲石油收购,普通民众们更关心。
因为普通民众们关心,新闻媒体也更乐意发布这方面的新闻。
比如《华尔街日报就说,如果康菲石油真的能成功收购吞并雪佛龙石油。
那么重组后的康菲石油,就能一下子成为美国第五大,世界第六大的能源公司。
特别是在机油领域,更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机油巨头。
《洛杉矶时报则以雪佛龙石油和它的母公司加州石油的角度来看。
说如果康菲石油成功收购的话。
那么康菲石油将会一下子,成为南加州一半人口的天然气和瓦斯提供商。
以及三分之一人口的电力提供商。
因为雪佛龙石油和母公司加州石油,经营的领域不止石油,还是加州地区工业用电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而《纽约邮报则另辟蹊径,直接指出米洛·布莱克本个人持有康菲石油27%的股份。
他的投资公司帕拉丁投资,还拥有康菲石油10%的股份。
所以实际上,康菲石油是米洛·布莱克本的公司。
说米洛·布莱克本看来已经不满足于硅谷教父、传媒帝皇的身份。
他还想拥有更多的头衔,比如世界石油巨头。
当然,《纽约邮报的文字向来很夸张很有煽动力。
内容是这么一些,但文章写的可要激情多了。
让读者们看完就觉得,米洛·布莱克本明天都可能要统治世界了。
最后是帕拉丁传媒旗下的媒体,因为事关自己老板,加上一直以来立场都显得很“中立”,所以就很克制。
只是以解释的方式,向公众们科普这几次发生在加州的大型交易。
然而事实上,最近发生在加州财团身上的交易。
可不止雪佛龙石油以及利顿工业这两笔。
隐藏在私底下,各种换股和出售的交易这几天层出不穷。
环绕着旧金山的几个富人区,一些庄园别墅里。
这几天更是天天都在开派对。
外来者、加州财团原本的成员们,各自分别聚在一起,疯狂的交换着彼此的信息和利益。
可以讲,施耐德一倒下,加州财团已经名存实亡。
但事实上,加州财团本身就是在施耐德的手上才实现的。
在他年富力强,也就是二战后的那二十几年。
施耐德·金·威尔逊通过他强大的能力,还有威尔逊家族的平台,以及其他好友们的帮助下。
于是有了加州财团的出现。
可是在那些盟友、朋友们陆续去世后,在施耐德自己也老了以后。
加州财团重新变回了一盘散沙。
而如今维持这盘散沙的“盘子”施耐德倒下。
那破碎盘子里的散沙们,自然而然会向各个方向挥洒。
而这甚至也是华盛顿,还有其他财团们乐意见到的。
因为加州太强了。
和有着明显缺陷的德克萨斯不同,二战以来的加州作为一个国家来看简直毫无缺点。
有重工业有能源;有非常好的农业条件;有非常多的底层韭菜以及精英中上层;有着全美国最发达的传媒文化;有全美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