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家已经合并了,但是主要是渠道业务和资源上互通。实际上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内部还是让两家公司各自生产各自的酒,这样能够保证生产不会混乱,保证了酒的品质。
资料上显示,酩悦香槟酒庄一共拥有六百六十四公顷的葡萄园,所生产的各种香槟,占据了法国外销香槟总量的四分之一!
而轩尼诗公司也不逞多让,虽然直接拥有的葡萄园只有五百八十五公顷,但是却还有二十五家葡萄园与轩尼诗公司签订了契约,将所产的葡萄全部供应给它。
在生产方面,轩尼诗公司还拥有二十八处蒸馏所,有着极其强大的工业流水化生产能力。
也正是因为轩尼诗公司的这种策略,使得它的产量十分可观。
十年前的财报中显示,轩尼诗公司在全世界销售了一亿三千万支拔兰地,占据了世界干邑酒市场的百分之四十一的份额,轩尼诗白兰地妥妥地是白兰地酒的代名词!
因此这两家巨头合并在一起之后,实力更加雄厚!
除此之外,二十多年前毛遂自荐成为酩悦香槟酒庄的总经理,并且一力促成轩尼诗公司合并的职业经理人阿兰·舍瓦利耶有着很大的野心。
他不想让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被束缚住。
所以他在1978年还主导集团公司收购了拥有三万员工的大型纺织企业布萨克集团旗下拥有的香水分销业务,经营起了迪奥、Labs和Roc等香水品牌的销售。
然后是路易威登集团,主要是经营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及个性化订制服务等。
原来的路易威登公司并没有上市,所以一直籍籍无名。
但后来随着伯纳德·阿诺特这人的出现,他带来了一部分美国资金。
于是路易威登公司开始涉足后世知名的配饰,鞋履,成衣,腕表,高级珠宝等业务。
不过发展时间还没那么久,它现在的全球门店数量也远不及后世的四百多家,只有六十四家而已。
这是合并前的状况。
它们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路威酩轩集团。
只不过受限于奢侈品行业的特殊状况。
虽然同属一个集团,内部还是各干各的。
现在路威酩轩集团的总裁是伯纳德·阿诺特,两大集团的合并都是他一手推动的。
这人也是第一大股东,虽然现在还没有以后那个“奢侈品界拿破仑”的称号。
但世界奢侈品行业的并购潮,就是由这人发起的。
好在现在的路威酩轩集团虽然强大,但还没有真正走出欧洲。
合并后的路威酩轩集团是上市公司,现在公司市值达到了三百五十八亿五千多万法郎,折合美元是接近六十三亿!
公司总股本三亿两千四百万股,昨天收盘时单股股价为一百二十三点七五法郎。
在股权方面,分布结构是米洛所希望看到的。
也多亏了路威酩轩集团是合并而来的,且经过了一些列地并购使得股权比较分散。
其中伯纳德·阿诺特是第一大股东,持股但三十四点四。
威登家族是第二大股东,持股百分之九点五。
轩尼诗和酩悦家族为第三、第四大股东,各自持股分别为百分之八点五和百分之八。
剩下的是一些银行,累计持股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六点八。
紧接着是投资机构持股,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四,剩下百分之八点九由大小散户持有。
伯纳德·阿诺特、威登家族、酩悦家族和轩尼诗家族四方持股比例超过60%,所以能够牢牢的控制住董事会。
不过因为长期发起并购,从88年到现在光是花在并购上的钱就超过七十亿美元。
而在现在这个奢侈品领域,还没有以后那么夸张的时候。
七十亿美元,伯纳德·阿诺特和路威酩轩集团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