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樱盛开,花瓣随风轻舞,洒满一地绚烂。
在如诗如画的景致中,一团软软糯糯的小不点正悄悄地藏在人群中。
他那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期待,一双好奇的大眼睛正紧紧地盯住台上的说书人,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精彩。
说书人呷了一口茶,继续道:“话说那诸葛孔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通天彻地之能,鬼神难测之术。”
“他虽隐居于茅庐之中,却志存于天下之间,一出山便助那织席小儿打下蜀汉江山。”
“且说那日......”
“烽火连天,孔明先生领兵出征,他泰然自若、威风凛凛,端坐于孔明车上。”
......
“车上,孔明先生羽扇轻摇,他每一次调兵遣将都令人啧啧称奇,每一次出谋划策都让人拍案叫绝。”
......
“就这样,在谈笑风生间,孔明先生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狼烟四起,孔明车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纷纷溃逃。”
小不点的神情随那说书人的讲述而精彩纷呈,他时而紧张得屏息凝神,时而兴奋得手舞足蹈,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古战场上。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记不清过了多久,说书人又饮了一口桌上的茶水,故意停顿了一下,在说到最精彩的地方时,将醒木一拍,为今天的故事留下一个勾人的悬念。
茶楼散了场,小不点在东张西望时被一位气宇轩昂、身着青色襕衫的儒生轻轻揽入怀中,从宽大的长凳上抱起。
“父亲~”
小不点亲昵地唤了一声,声音中满是依赖与欢喜。
那儒生一脸宠溺,轻捏了一下小不点的脸颊,为他细心整理好起皱的衣衫,又温柔地蹭去他鼻头上凝结的汗珠,轻声细语道:“天色已晚,咱们该回家了。”
“嗯!”小不点笑着点点头,一张小脸绯红,脸上溢满了幸福。
走在橘红色的夕阳下,儒生的怀里揣着一只乖巧的小兔子,步伐稳健,又柔声问道:“今日,先生讲了什么故事?”
“是忠武侯的故事!”小不点回想起脑海里的画面,隐隐有些兴奋,他紧攥起儒生的衣领,眼中浮光潋滟,像是充满了无尽的期待般,十分憧憬。
“那依子夏所见,伏龙先生为何身强力壮、意志坚韧,却仍坐于孔明车上,以策群雄、号万军?”儒生笑问,语气像是在诱发小不点思考一般,带着一丝探究。
小不点摇摇头,似乎父亲所问亦是他心中所惑,他也不明白,为何每次两军对垒时,伏龙先生皆要坐于木车之上。
儒生轻笑一声,缓缓道:“伏龙先生曾言,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
“这世间,人往往欺辱弱小,犹如大鱼吞小鱼,狐狸捕兔子,恃强轻弱、以强欺弱,此乃自然之理,亦是人性之弊。”
“然,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真正的智者,不因以力胜,而该以智取,攻其心为上。”
“伏龙先生端坐于车上,非因其身体之需,而是他深谙此道。”
“他若以寻常之姿出战,或许能胜,却难以震慑敌心,难以让敌军真正心服。”
“然而,当先生悠悠然坐于车轴之上,以智者之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敌军便知,先生之智不可测,先生之心不可欺,从而心生敬畏,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有道是,胜兵似水。夫水者,至柔弱者也,然其所触之丘陵,必为之崩,所淹之田野,必为之荒。”
“伏龙先生之智,便同那水一般,状似柔弱,却无穷无尽,能摧枯拉朽,能涤荡乾坤。”
儒生托起怀中的小不点,满含希冀地望向他,他的话像是汩汩甘泉,滋润着小子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