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山道上。
李医他们正步行上山,径直向位于山顶的上清宫走去。
为避免暴露行踪,李医特意戴上了一顶黑色帽子,将头上的短发遮了起来。
他那头短发太过显眼,如果让人看到,一眼就会认出来。
穆逢春他们分别拎着一些食盒、拿着一些香烛贡品之类的东西。
郑三江和那位刑名师爷则假扮成家里长辈、以及仆从。
乍看上去,这就是来邙山扫墓、并到上清宫上香的一家人,再普通不过。
行进途中,他们碰到了不香客和游客,却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每次碰到游客,穆逢春他们总是会巧妙地将李医挡在身后,尽量不让对方看到他的正脸。
至于郑三江他们,则在脸上做了一些伪装。
若不是非常熟悉的人,也很难一眼就认出他们,基本不用担心暴露。
邙山上的景色很美,树木森森、满眼苍翠。
再加上已是深秋,红叶满山,正是邙山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之一。
很多洛阳人、乃至来自大唐各地的游客,都会选择在这个时节来登山观景。
当人们登上山顶,举目望去,伊洛二川的美景顿时尽收眼底。
尤其傍晚时分,洛阳城中的万家灯火,就如同天上的繁星般醒目。
邙山晚眺,也因此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此时的邙山上,就有很多游客,来这里欣赏美丽的秋日风景。
其中有不少携伴而游的文人墨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着诗词。
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大量游客,为李医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没一会功夫,他们也融入了游客之中。
行进之间,大家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低声闲聊着
身为洛阳本地人的郑三江和那位师爷,则担起了介绍和解说的职责。
时不时的,大家也能听到一些诗词,从旁边传来。
吟诵诗词的人,正是那些游览邙山的文人墨客。
他们吟诵的、都是描写邙山历史和风景的诗词,倒也很有意思。
邙山只有约三百米高,坡度平缓,爬山因此变得轻松许多。
沿着山道向上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李医他们已来到一片墓园的前方。
这片墓园的规模不大,中央矗立着一座封土堆,陵前还竖着一块石碑。
行至这里,李医不禁停住脚步,向墓园里看了看。
站在一旁的那位师爷,立刻介绍道:
“公子,这片墓园里埋葬的是班超班定远”
“墓园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应该没有遭遇盗掘”
李医微笑着轻轻点了点头。
“居然是定远候的陵墓,回头一定要来拜谒一番”
“现在还有正事要办,改天再来好好游览邙山吧”
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这里。
其余人立刻跟上,一起向山顶走去。
他们前脚刚离开,就有几个文人墨客来到了墓园前方。
其中一个家伙看了看李医他们的背影,突然愣在了原地。
片刻之后,这个家伙方才诧异地说道:
“我怎么觉得前方那个孩童有点像是医公子呢?却又戴着帽子”
话音未落,另外几个同伴已齐齐转头看向前方。
但是,他们只看到穆逢春等人的背影,也看到了香烛贡品,却没看到李医的背影。
紧接着,李医他们就转过一个拐弯,从这些家伙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显然是来扫墓上香的,怎么可能是医公子!”
另外一个家伙说道。
“医公子要是来邙山,山上早就沸腾了,再说公子也不戴帽子啊”
又一个家伙接茬说道。
“看来是我眼花了,咱进去拜谒定远候吧”
说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