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恒星系恒星的专属能量频段。
当锁定了另一颗恒星的能量频段之后,再选择距离自己恒星合适的位置,进行空间跃迁,才可以跃迁到对方的恒星附近。
不过一般已经全面认识到恒星系客观模型的文明,也不会去突破恒星系规则屏障,而是直接锁定另一颗恒星的能量频段,运用空间跃迁技术,直接跃迁到想去的恒星系世界即可。
在更先进的星际文明认知里,若想通过在恒星系边缘,突破规则屏障的方法,到达其它恒星系,其飞船不仅需要具备可以硬抗高密度等离子碾压和空间乱流的技术,最后还是得要掌握另一颗恒星的四维坐标。
并且,在脱离恒星空间乱流屏障后,飞船内的生命,会因为突然失去了原恒星系规则的约束,而进入一段时间不等的无规则状态适应过程。
这个从无规则混乱到归于平衡再适应的过程,发生在生命体的物质载体到灵场载体等的多个层面。
也因为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会从物质载体到灵场载体等层面,出现状况不一的负面状态。
例如物质载体层面的头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全身萎靡无力,和灵场载体层面的幻听、幻视、耳鸣、视线模糊等。
个别体质较差的生命体,甚至会在这期间,出现直接暴毙的现象。
这些负面症状,如果只是发生在安全的环境里,那么解决的办有很多。
然而这是在飞船从一个三维恒星系的规则屏障突破之后,进入四维矩阵世界,在未知宇宙里航行过程中出现。此时的环境本就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如果这个时候,飞船内的生命体再陷入各种负面状态,那无疑会增加飞船内的生命体们在四维矩阵未知宇宙环境里遭遇危险的概率。
事实上,在第一次突破恒星系规则屏障的文明探索飞船中,因对恒星系外的环境没有理性客观的认知,而最终死亡的生命,占了绝大多数。
极少会有在没有任何准备下,突破了恒星系规则屏障后,还能活下来的生命。
一般的结果,都是这些生命连同他们的飞船一起,因找不到四维矩阵中,其它三维恒星系的恒星坐标,而永远的迷失在了两个恒星系之间的无规则区域。”
“按照你的意思,看来是必须要先找到四维矩阵的坐标,才能顺利进入其它恒星系了?那什么是四维矩阵?什么又是四维坐标呢?”
思考着幻熙这段长篇解释里的内容,墨辰琢磨了会儿问。
闻言,幻熙嬉笑着回答:
“四维矩阵包含许多三维世界,也就是正立方体的恒星系世界。以传承者你为例,传承者从该恒星系向上下左右观看,除了已知的行星和星际漂移物之外,你并不能找到其它的恒星系世界。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它的三维恒星系世界,在四维矩阵中,并不是和你所在的世界在一个能量频段上。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规则,不同的发展方向。事实上,一个恒星系的生命在自己恒星系内抬头所看到的星系、星团等天体,都是其它三维恒星系在四维矩阵投影中的一个面向。
这种星空观测现象,就和二维的平面生命看三维的立体生命,却只能看到三维立体生命的一个面一样。
更进一步的描述,以传承者所熟知的蓝星上被称之为蚂蚁的生物为例,它们只能通过触感来辨认物体。对于它们来讲,不同的人,只是不同的一种大地震动感。
换句话来说,蚂蚁只能看到一个人的体重所反应的地面震动感,对于一个人的外貌、肤色、性格等等,均是不能了解到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蚂蚁由于自身观测手段的限制,只能观测到震动感这一种片面的现象,而不是整个人方方面面的全貌。
同理,对于恒星系三维世界的生命而言,当他们抬头仰望星空时,所看到的也只是其它三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