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夺还在琢磨瓷片的事儿,稍稍愣神,冯青树已经走出去了。
吴夺立马反应过来他可能是要有所“酬谢”,比如送自己东西什么的,开口喊了一声“冯老师”,人却已经没影了。
果然,冯青树回来的时候, 手里拿着一个小方盒。
这个小方盒的盒面是正方形,大概十五厘米左右,高度则在十厘米左右。
天地盖儿,没什么纹饰,很是素雅,但即便如此, 从倒角和线条, 以及盖儿与盒身的严密契合来看,工艺也是一流的。
“先上手看看。”冯青树递给吴夺。
人家也没说送,所以吴夺也不能上来就推辞,便接过先看了看。
这应该是清早期到清中期的东西,不仅工艺精湛,所用紫檀材料也是一流的。
这个盒底,有一处雕刻,刻的是两个柿子,带着枝叶,周边还勾勒了如意纹。
事事如意。
不过,吴夺看着这处雕刻,却微微皱了下眉头。
因为,盒子是清代的,这处雕刻的时间却要远远晚得多,估计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光景。
紫檀这种材料,它有个特点,玩久了有包浆了,是紫黑色,能出玻璃底;但是磨掉表层, 里头却是橘红色的;而且, 不同年份的包浆层,相对容易判断。
“这是我年轻时候雕的。”冯青树见吴夺盯着盒底,便就笑道。
“噢?原先磕碰缺损?”吴夺接口问道。
虽然冯青树雕得不错,但吴夺心想一件老紫檀盒子如果完好无暇,冯青树是不太可能轻易动刀的。
“嗐!本来是保存很好的一件盒子,可当年的货主,也就是我面对的卖家,他在盒底刮了几刀,痕迹还不算浅。”冯青树解释道。
吴夺一时不解,心说这個货主抽风了么?好好的东西,干嘛要刮几刀?
冯青树看着吴夺,仿佛猜透了他心中所想,“你是不是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正宗的小叶紫檀?”
“对啊!”吴夺点头。
“你知道为什么能一眼认出来么?”冯青树笑了笑。
“这······”吴夺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肯定是因为各种特征都符合啊,或者说我眼力到了,自然而然就能认出。
冯青树摆摆手,“我不是否定你眼力的作用。但当时我买这个盒子, 是在二十多年前;而货主得到这个盒子,还要更早, 而在当年,辨认紫檀,特别是有包浆的老紫檀,是很难的。”
吴夺听后,倒是能迅速理解。
今天很多东西的鉴定,其实是前人经验累积的基础上,有了现成的知识,不需要再重复累积经验的过程了。
比如成化斗彩,从胎釉到彩料到底款,都有大量前人总结的经验和要点,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肯定比自己摸索要轻松。而在八十年代,哪有几个人能鉴定成化斗彩?甚至有人当成五彩,还觉得画工偏弱······
冯青树继续说道,“当年啊,鉴定紫檀光靠看,总有人觉得不放心,你知道最常用的手法是什么?”
“挂下木屑,然后泡酒里?”吴夺知道这个方法,如今还是有人用,不过如今用的,只有小白了。
“对!紫檀木屑往酒精里一泡,会出现云雾状态,还挺好看的。”冯青树笑道,“这木盒的盒底,就是被那个货主刮木屑刮出的痕迹。”
吴夺也跟着笑了笑。
冯青树又道,“过去啊,鉴定紫檀大件这种办法很常见,比如紫檀大床、大柜,从底下刮点儿,不影响整体品相。但是一个小木盒,他这么干,确实也够二的。”
“古玩圈子里啥人都有,我都见怪不怪了。”吴夺接口,“不过冯老师您这雕了一下,题材选得好,放在盒底,事事如意托底。”
“你喜欢最好,就是送给你的。”
不待吴夺说话,冯青树又道,“只要你不嫌弃我的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