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子弟亲自将两人送出门,陈琳一边跟着袁绍身后,一边疑惑地问“主公如何能从刘协得此物?”
“刘协虽为天子,但其身边能人甚少,且多为文官,不似有此等巧匠。若真有此物,恐怕是另有其人。”
袁绍胸有成竹道“或许,这背后另有隐情。不过,无论此物出自何人之手,若能为我所用,我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纳入囊中。毕竟,天下之大,能人异士何其多,我袁绍岂能因门户之见而错失良机?若能得此高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主公可要写信于刘协?听闻他已还都长安。”
袁绍想起这个便心中来气“李傕和郭汜两人就是废物!一个长安城,竟也守不住。天下为何会有如此之多愚蠢无能之人!若是人人都如我一般,刘协还会如此嚣张?!”
“先回邺城再商讨此事。”
两人刚回邺城城门,逢纪早就在城门口等候多时,见袁绍归来,逢纪立刻迎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礼。“主公,您终于回来了。城中事务繁多,我等已等候多时。”
袁绍点了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随即问道“城中事务如何?可有紧急之事需要我决断?”
逢纪答道“城中一切安好,只是长安来了信。”
袁绍一愣,连忙接过逢纪手中的信件,急切地拆开查看。
信中写道“朕已抵达长安,但长安城内局势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急需外援。望袁绍将军能到长安与朕会面,共商国是。朕知将军雄才大略,定能助朕平定乱局,恢复汉室江山。朕已命人准备了丰厚的赏赐,以待将军到来。望将军勿负朕望,速速启程,共赴国难。”
陈琳也看完了信件,喜道“主公,天赐良机啊,此行前去长安可以借机索要器物,那长安城内混乱,正是我们扩大势力的好机会。若能得皇上赏赐,我们便能增强军备,巩固地位。”
袁绍瞪了他一眼“你笨啊!没看出来这是鸿门宴吗?!我去了还能回来吗?长安城内局势复杂,若我一去不返,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再者,汉室江山早已名存实亡,我若出兵,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
陈琳指着信件最后的三个‘急急急’字“主公,这‘急急急’三字,显见皇上心急如焚,情势确实刻不容缓。若是拖延不从,怕是会失去皇上信任,影响我等日后在朝中的地位。”
袁绍却是不同意“我命重要还是军备重要?长安之行,若无万全之策,岂不是自投罗网?此行怎么样也不能前去。”
“高览呢?!为何他迟迟不来信?不是派了他前去至于刘协了吗?”
曹操都跑回故地,刘协已还都长安,怎么高览都没半点消息?袁绍甚至猜测高览是不是投靠刘协了?!
陈琳和逢纪也奇怪高览素来忠诚,若非遭遇不测,怎会无音讯?
可连派了三位使者前去长安,却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袁绍心中愈发不安,他深知高览为人谨慎,若非遇到极大的变故,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琳提议“主公不如直接写信于刘协询问吧,高览没了踪影也就算了,跟随的几千士兵也无一来信,怕是遭遇了不测。”
他不敢直言可能是刘协下了杀手,不然怎么会连一个信使都未能返回。
袁绍只好亲手写信派人前去,信中言辞恳切,询问高览及士兵的下落,并表达了对刘协的尊重与期望。袁绍在信中并未直接指责刘协,而是委婉地表达了对高览一行人安全的关切。他希望刘协能够给予回复,以解心中之疑。
信件由袁绍的亲信携带,秘密前往长安。
长安城内百姓此时此刻正在长安城的郊外开荒。
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夫们挥汗如雨,他们用锄头和犁翻动着泥土,播下特赐的种子。
妇女们则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浇水,一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