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懂短视频的人试试看。”
一回到五一村,苏小婉便召集了酸野厂的主要负责人开会,传达此次考察的收获和启发。
她提议:“我们先试点推出两款新的酸野产品,再在厂区里设置一个‘酸野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制作酸野,体验乡村生活。至于文旅结合的整体规划,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村支书拍着桌子:“好!有思路就有方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五一村的酸野厂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而这一次的黄姚古镇之行,也成了五一村酸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起点。
考察结束后的第二天,苏小婉便组织酸野厂的团队召开了一次“新产品研发会”。
她亲自带头,邀请了厂里的骨干员工,包括刘桂花、王二皮,还有几位年长的村民,他们是五一村腌制传统的传承者。
苏小婉站在会议桌旁,打开投影,展示了黄姚古镇腌制品的图片与案例:“大家看,这些产品卖得好,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还因为包装精美、创意独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持咱们传统酸野风味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花样。”
刘桂花率先发言:“小婉,我觉得可以试着推出一些小包装的酸野,专门卖给那些来体验的游客。他们买得多不一定是为了吃,而是想带回去当礼物。”
王二皮点头附和:“对!小包装的还可以加点花样,比如每种酸野上都贴一句话,什么‘乡村味道’、‘儿时记忆’,看着就有感情。”
村里一位腌制经验丰富的老阿姨则说道:“以前我试过把酸野做成甜口的,有些小孩子还挺喜欢的。是不是可以试试推出酸甜口味?”
苏小婉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好!甜口的酸野可以主打儿童和年轻人市场,咱们可以推出‘家庭套装’,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众人越聊越兴奋,从产品口味到包装设计,再到销售策略,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点子,会议室的气氛热烈而充满希望。
说干就干,苏小婉和团队迅速把“酸野体验区”的规划提上日程。
酸野厂的一角被改造成一个开放式体验区,放置了传统的腌制工具,比如木桶、石臼和搅拌棒,还特别布置了一个墙面展示区域,记录五一村酸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苏小婉一边忙着安排工人布置,一边想着体验区的细节:“游客来了之后,不仅要让他们动手做,还得给他们讲讲酸野的故事。比如,为什么咱们村的酸野比别的地方更有味道。”
刘桂花开玩笑道:“那还用说嘛,因为有你苏总带队啊!”
“你别贫了。”苏小婉笑着拍了拍刘桂花,“咱们得靠产品和体验来说话。”
王书记听说后,也专程过来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婉,你们这个体验区搞得好。游客来了既能玩,又能带走咱们的产品,这是双赢的模式!”
除了线下的体验区建设,苏小婉还大胆尝试线上推广。
她邀请村里几个年轻人,拍摄了短视频上传到抖音。
视频中,刘桂花作为“体验官”,向观众展示了如何用传统工具腌制酸野,并讲述了五一村的酸野文化。
“这口味酸得恰到好处,香得让人停不下来!”刘桂花在视频里夸张地说道,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没想到视频一上线,就吸引了大量关注,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想要购买试吃,还有人直接在评论区问:“请问酸野体验区什么时候开放?我想带家人去玩!”
看到这样的反响,苏小婉信心倍增:“看来线上推广的路子是走对了,接下来得赶紧把体验区的细节完善好,争取把游客招来。”
忙碌之中,苏小婉几乎没注意到,陈朗已经有半个月没来村里了。
一天傍晚,苏小婉正在厂区检查“酸野体验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