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说说理由?”
“其一,温家近来本就与厉王府走的较近,六弟的事好,弟的事罢,在外人眼中,多都有厉王府的影子。”
温清殊摸不清楚父亲心中所想,只微微垂眸,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在四弟进入户部任职后,为了站稳脚跟,没少与大皇子一脉争斗,就算今日拒绝厉王妃,在外人眼中,温家与厉王府,已经密不可分了。”
而在温清殊说话的同时,其他几个兄弟都将心中那些吊儿郎当的想法收了起来,开始认真分析索自家大哥的这番话。
特别是在温清殊说到温清衍进入户部之后的种种表现,脸上都出现了一丝类似于无言的表情。
温清衍进入户部之后,极尽自己能给大皇子一脉使绊子,外人都说是因为温家与厉王府关系亲近的缘故。
哪里知道温清衍从任职开始,户部尚书等人便想方设地想要将温清殊赶走。
期间就没少给温清衍小鞋穿。
温清衍又不是泥人儿捏的,这户部尚书都快骑到他头上去把他的乌纱帽给摘了,他能不反击吗?
在一来二去,便成了外人眼中看到的模样。
若不是确定初皇上任命温清衍为户部侍郎的确出乎了顾砚书的意料,温家人甚至都快怀疑这是顾砚书所走的一步棋了。
温清殊微微停顿之后,便继续开口:
“这其二,便是现在的大皇子,的确已经没有与厉王相争的实力了。”
这一点,即使温清殊不说,其他人也看的真切。
以前大皇子与三皇子能够占个旗鼓相当,其实都只能算是勉强。
因为三皇子那完全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在诸多皇子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然而大皇子却是靠着贵妃的谋划,靠着自己长子的身份再加上皇子的辅助,有了与三皇子相争的实力。
甚至早些时候,大皇子一脉中的部分官员还曾经劝说过皇子另起炉灶。
毕竟大皇子一脉中不官员,都曾经是宁国公府的旧部。
大皇子与四皇子同为贵妃之子,身上都流着宁国公府的血脉,对于这些人来说,效忠大皇子还是效忠皇子,区别其实并不大。
然而这些提议却被皇子给回绝了,说是志不在此,只想好好辅佐大皇兄,而后做一只闲云野鹤。
众人见皇子态度坚决,贵妃膝下又只有两位皇子,只能退而求其次,尽心辅佐大皇子。
大皇子有如此多的外力相助,都只能与厉王勉强打个平手。
更别说现在厉王得了厉王妃,更是如虎添翼。
这一点别说是温家,恐怕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甚至大皇子一脉的众多官员,都看的真切。
否则在厉王去溢州之前,不会有那么多大臣明里暗里想要向厉王投诚。
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不会如此焦虑。
只是于大皇子一脉的诸多官员来说,他们的利益得失,早就与大皇子绑在了一起,绝无中途改道的可能性,就只能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