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据说这首诗前两句为赵匡胤所写,借月表明自己一统天下的豪放之情。据说这两句四百年无人能续,直到明朝朱元璋补齐,成就了一手帝王打油诗。
这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这位爷,姓赵名匡胤,老家在涿郡,搁现在就是河北涿州。
太祖他高祖叫赵眺,当过唐朝的幽都令;曾祖赵珽,做过唐御史申丞;爷爷赵敬,那是涿州刺史;到他爹赵弘殷这儿,更了不起,周朝的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赵弘殷娶了个杜氏夫人,在洛阳夹马营生下了赵匡胤。您猜怎么着?生他那天,满屋子红光,营里飘着一股奇香,好几天都不散,人们管那地儿叫“香孩儿营”。
太祖小时候就长得魁梧,气度不凡,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不是池中之物。后来,他一路升官,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掌管军政大权,立了不少大功,大家都心向着他。
周世宗有次在文件袋里翻出一根三尺多长的木头,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那时候,张永德是殿前都点检,周世宗一看,嘿,这预兆不错啊,但转念一想,不如让赵匡胤来干吧!于是,赵匡胤就成了新的点检。
后来,周恭帝宗训即位,太祖又升了官,成了检校太尉,还兼着归德节度使。那时候皇帝小,国家不太平,朝里朝外都暗暗向着赵匡胤。这不,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取代了周朝,自个儿当上了皇帝。
他自称是火德王,定都汴京,建了七庙,追封祖宗为帝。他还扩建学校,塑了孔子等圣贤的像,自己还写了赞词,挂在孔子和颜回的座前。这一来,老百姓和官员们都开始重视学问了。
太祖任命范质和王溥为同平章事,这俩人觉得自己是周朝的老臣,跟新皇帝得保持点距离,但又怕太祖英明睿智,于是就想了个辙,用札子写事儿,然后请皇帝批示。太祖一听,嘿,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打这儿起,后世官员们就开始用札子奏事了。
再说那昭义节度使李筠,想跟北汉联手打宋朝,结果被太祖打得落花流水,自个儿烧房子自杀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不服气,起兵反宋,同样被太祖给收拾了,也是烧房子走人。
太祖有一天跟赵普聊天,问:“自打唐朝李姓皇帝以来,这几十年,换了八个姓,十三个皇帝,战乱不断,这是咋回事呢?”赵普说:“这还不简单,就是地方节度使权力太大,君主弱,臣子强。要想解决,就得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缴他们的兵器,这样一来,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太祖一听,恍然大悟。
有一天晚上,太祖跟石守信等几位将领喝酒,喝到高兴处,把身边的人都打发走了,对他们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你们。可话说回来,当天子也不容易啊,还不如当节度使来得自在。坐这位置,谁不想呢?我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石守信他们一听,连忙说:“陛下您别这么说,现在天命已定,谁敢有二心?”太祖叹了口气:“你们当然忠心,可你们的手下呢?万一哪天有人给你们披上黄袍,你们就算不想当皇帝,也由不得自己了。”石守信他们一听,吓得直哭,求太祖指条活路。
太祖说:“人生就像白驹过隙,咱们追求富贵,不就是为了多攒点钱,让子孙后代过得好吗?你们何不放下兵权,去当个闲职,选些好田好宅买了,给子孙留下基业,再买点歌女舞女,天天喝酒玩乐,岂不是快活?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安心,岂不是两全其美?”石守信他们一听,连连点头,第二天都称病,请求解除兵权,太祖给了他们很多赏赐。虽然石守信还挂着原来的官职,但实际上兵权已经没了。
对于各州的守土官,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有的因为士兵们拥戴,有的因为调任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