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编剧和小叔打着招呼,爷爷就倒水。
张编剧看见小叔怀里的孩子,就问爷爷:“这个是小四的孩子吗?春节的时候没见过。”
爷爷就笑着把事情告诉了张编剧,他听完了也用极其文明的言语痛骂了飞飞的生身父母。
张编剧把飞飞父母数落完了才说:“老乡啊,这几个月我过的不踏实啊,心里就一直惦记着小四写我小名的事情,我是白天闲了想,晚上睡觉也想,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搞不懂小四是怎么知道我的小名了?怎么琢磨都不是一个事,我自己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回老家看看,也顺道再来看看小四能不能再给我写点什么。”
爷爷就痛痛快快地说:“老哥哥,至于小四咋知道你小名的,我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那你既然来了,啥也别说,在家住一段日子,也看看四儿还能写点啥不?”
张编剧说:“我现在又在写一篇稿子,这次就抽出来几天时间,这不回老家呆了两天,我想就在你家住一晚上,不管小四写不写明天就走,你看行不行?”
爷爷说:“住几天都没问题,你要是不着急就多住几天,我还想和老哥哥多唠唠,我文化水平不高,和你唠唠涨知识类。老家亲人还好吧。”
张编剧说:“我这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家变化很大,现在的张各庄又大了许多,路也修的宽了,就是没我一个亲戚了,能认识我的老人就剩俩个了。”
爷爷说:“那就在这里住,要是实在太忙,那也可以忙完了踏踏实实在家住一段时间,等啥时候解开心里的谜团了就安心了。”
张编剧就开玩笑地说了:“老乡,那要是小四一直不告诉我谜底,我就得在你家住一辈子了?呵呵”
爷爷说:“住就住呗,咱家不缺地方。”
两个人相谈甚欢,一直到午饭的时候,家里人都回来了,见了张编剧纷纷打着招呼。母亲和燕姑就分别照顾三个小孩吃饭,康康基本可以自理,坐在小叔小时候的座椅上独自吃饭,虽然经常把饭菜弄的到处都是。
爷爷拿出一瓶酒,对张编剧说:“咱家不比北京,都是农家菜,你这个大文化人来了,就将就一下吧。”
张编剧看着奶奶精心制作的一桌子七八个菜,荤素搭配,虽然说不上色香味俱全,可也着实说明是一个农村妇女是尽心竭力做了,说:“老乡,你还真把我当外人了,我可也是咱们这里出去的人,也是跟着队伍长大的,什么样的苦日子没熬过?什么样难咽的饭菜没吃过?现在日子好了,可吃过的苦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也别这么客气,越随便越好。”
父亲就要接过爷爷的酒瓶给张编剧倒酒,爷爷说:“今天我来给我老哥哥倒酒。”
张太爷爷还是往常一样默默坐在桌边,眼睛却是时不时在张编剧脸上看来看去,脸上满是疑惑之色。父亲坐旁边好照顾他。爷爷和张编剧紧挨着坐在一张长条板凳上。
爷爷先给张编剧倒了一杯,嘴上说着:“先尝尝家乡酒,一会再尝尝家乡味道。”又给张太爷爷倒酒,给张编剧介绍着:“这个是我叔。叔,今天喝一杯。”
张编剧就看了张太爷爷,对张太爷爷点着头:“老人家好啊。”
张太爷爷盯着张编剧的脸微微一乐说:“好,好着哪。听说你是京城来的大作家,还拍电视,了不起啊。”
一开口,张编剧就听出来张太爷爷的口音不是和爷爷一样。虽然方言千差万别,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的区别很大。即便是相隔几十里地的方言虽然非常接近,很多字、词的发音,在外人耳朵里听不出来区别,但是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听就能分辨出来。
张编剧刚要问张太爷爷的方言怎么这么像他老家的口音时,奶奶端着最后一道菜上桌了,嘴里说:“齐了。”
爷爷就端起酒盅,对张编剧说:“老哥哥,上次在北京咱们就没喝多少,今天到家了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