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南北,故设为军监。
临江军知军王复,少有贤名,以门荫出仕,先后出任知县、知州,京东辇运,京东路转运判官,转运使等职,后因为公事忤宰相王黼,被贬官。
此次秦烈的兵马进驻吉州,知军王复得悉消息,即刻派儿子王季平,先是赶吉州,后得知秦烈在袁州,便来到袁州拜见,并献上治江南之策。
秦烈原本并不知道王复其人,后还是袁州知州宋汝为,说王复这十年来,从成都府一路贬官到临江军知军,实乃国之干臣,国朝忠臣。
大军开拔出征洪州,正好要路过临江军,秦烈遂在临江接见了王复。
已经年近五十的王复,精神抖擞,黝黑的面孔,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读书人。
“景仁先生,不必多礼。”在临江码头之上,身穿绿袍,头戴官帽的王复,率领知军衙门的一众官吏,隆重的向秦烈行了一个大礼。
秦烈下船上前,扶起对方手臂:“王大人治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劳苦功高。”
“郡王,为国操劳,外抗强敌,内抚民心,方有今日国家之安定,这才是劳苦功高。”王复拱手作揖一拜,由衷的表达着敬重之意。
“哈哈……”
秦烈摆手一笑,码头上的众将与王复等官吏见此,无不是心情轻松的跟着笑了起来。
在前往临江军衙门途中,秦烈与王复并辔而行,只见江岸之上,白鹭成群,河畔之上,孩童相互追逐。
“此地可有私塾?”秦烈看到这一派田园风光,虽觉得有趣,但看到这成群结队的孩童,拿着竹竿、石头追赶白鹭的场景,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回郡王殿下,此地名为江心洲,多是渔户,尚未有学堂,不过在军城,有军学十二所,可供孩童启蒙。”
王复连忙开口回答。
“此地白鹭成群,南来北往,交通便利,地利优势,实乃圣地也,本王听说临江军有文庙,乃圣贤之乡。”
秦烈喝住战马,回望四野,油然道:“王大人,何不在此修建一座书院,供南北学子读书,也算是一段佳话。”
“郡王殿下有心了。”王复欣然点头,道:“下官听闻郡王书法,乃当世一绝,不知可愿为书院题名?”
“能为江南学子出一份力,本王甚幸。”秦烈自是毫不犹豫,当即道:“笔墨纸砚伺候。”
中军帐下主薄谢及、虞允文,立即摆下书案,秦烈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白鹭成群的景象,遂提笔书写了白鹭洲书院五个大字。
历史上的白鹭洲书院,是在一百年后由南宋名相江万里,在临江对岸的吉州江心洲所创立,而南宋末年名相文天祥,曾在白鹭洲书院求学。
至此,白鹭洲书院成为江南远近闻名的学院,为大宋培养了络绎不绝的人才。
在临江军驻军一天一夜,秦烈与王复经过深入交谈,对王复才识能力,大为赞赏。
翌日,在临江军知军衙门大堂之上,秦烈召集临江军大小官吏,当堂宣布了一条命令。
“至今日起,提升临江军为临江府,节制袁州、吉州、赣州治下各县。”
“王复你为临江知府,郭仲荀为军都指挥使,兼任临江千户所千户。”
“王季平,你为本王钦差,持本王军令,巡察赣州,责令知州改弦更张,归入朝廷治下,若有违抗,以叛逆论处。”
郭仲荀是临江军军监,王季平则是王复的长子,次子业已三十,深的其父教导,颇具才气胆略。
父子二人沉冤十载,今日一朝洗尽,自是重现光芒。
“谢郡王殿下荣恩,吾等自当殚心竭虑,誓死相报。”
秦烈通过昨夜与王复的交谈,已经获悉江南西路,经济中心就在这赣江两岸。
而临江作为赣江中游,扼控南北,在江南西路改制之后,临江府与洪州,将会成为江南西路的政治、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