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是要慢慢商量,我们理解你为父申冤的心,可是……”
“可是那登闻鼓已经整整四年,无人敲响了。”沈父接过了孟氏的话,“岁宁,你可知道上一个敲响登闻鼓的人,结果如何?”
“我只听说他被关数月,至于之后结局如何,不大清楚。”
“那书生以白衣之身状告一品军侯,登闻鼓被他敲得响彻皇宫,却状告失败。皇上下令将他逐出皇城,可他心有不甘竟然二次敲响登闻鼓,惹恼了皇上,被关入天牢之中,最后更是发配充军。就连一路相帮于他的知州卫子衣,也被牵连罢官,贬为庶人。”
沈父叹了口气,放缓了些声音继续说道。
“当年他的案子我也曾侧面了解过,他所状告之事应该并非是凭空捏造,但可惜仅凭着他手里面的证据和一腔孤勇,想要扳倒一个一品军侯,实在是太难了。最后被人抓住错漏之处,反而治了个诬告之罪。而你如今想要状告的,虽然没有一品军侯的身份,但牵连甚广,还涉及皇室血脉,稍有不慎,只怕你下场会更惨,就连宴西和沈家也保不住你。”
这样的案子实在是太大,想要翻开绝非易事。
一旦这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又或者让人抓住了什么首尾,那整件事情就成了蚍蜉撼树,自寻死路。
他入朝为官多年,对皇上也算有些许的了解,虽然平日里面皇上公正严明,可是面对这样大的冤案,身为帝王,未必不会有其他的考量和顾虑。
换句话说,皇上未必不清楚当年的那个书生冤屈,可是那种情况下,皇上是断断不能舍弃一个一品军侯的。
当年的事孟氏不大清楚细节,如今听着自家夫君的话更觉得心惊,再次劝道:“没错,岁宁,替父申冤的心我们都明白,可是终究还是应该以你自己为重。”
“我明白伯父伯母是好意,但是这件事情我已经决定了。”
江岁宁站直身子,脊背笔直,眸光冷静无惧,唇边甚至还带着几分笑。
“但现在不是四年前,我也不是那个一腔孤勇的白衣书生,我只求能够暂时取消大婚一事,至于其他的,我自有保全自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