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落在每一个角落。
唐国在帝尧的英明领导下,正稳步发展,日益壮大。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这一日,帝尧却心血来潮,决定微服私访,去民间走一走,看一看百姓们的真实生活。
帝尧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袍,头戴斗笠,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百姓。他身边只跟着几个亲信侍卫,悄悄地离开了宫殿。
走在民间的街道上,帝尧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到了各种嘈杂的声音。
街道两旁是林立的店铺,商贩们大声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孩子们在街道上欢快地奔跑着,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帝尧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感受到了民间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当他走近一些百姓时,却听到了他们的诉苦声。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脸上带着忧虑和不满。
“唉,我们这唐国虽然日渐强大,帝尧大王也封了百官,可是我们感觉帝尧大王却逐渐远离了我们百姓群众了。我们的要求和苦楚,有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啊。”
一个老人叹息着说道。
“是啊,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些事情根本没有传到帝尧首领的耳朵里,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很多困难。”另一个人附和道。
帝尧听到这些话,心中一震。
他没有想到百姓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一直以为自己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国家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现在看来,他似乎忽略了百姓们的真正需求。
帝尧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默默地转身离开。回到大殿之后,他大发雷霆。
“吾一心为了百姓,为了国家的繁荣,可百姓们却觉得朕远离了他们。这是为何?”帝尧愤怒地说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他们知道帝尧此刻正在气头上,任何不当的言语都可能引来灾祸。
帝尧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心中充满了愤怒和自责。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一气之下,他拂袖而去,决定离开大殿,住在民间的草房之中,时刻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
帝尧来到民间的草房,这里简陋而破旧。但他毫不在意,他只想真正了解百姓们的生活,听到他们的心声。
他让侍卫在草房周围站岗,确保自己的安全,同时也不打扰百姓们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听取百姓的意见,帝尧在简陋的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
他对身边的人说:“谁要是对吾或唐国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吾只听到鼓声,就会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
同时,为了方便民众找到官员,他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
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愿意去大殿,看守人会给予指引。
帝尧的这些举措很快传遍了整个唐国。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对帝尧的举动感到惊讶和敬佩。
“没想到帝尧首领竟然如此重视我们百姓的意见,他真的是一个好首领啊。”一个百姓说道。
“是啊,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提意见了。希望帝尧首领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困难。”另一个人回应道。
一天,一个年轻的农民来到了“欲谏之鼓”前。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气敲响了鼓。鼓声在空气中回荡,很快就传到了帝尧的耳朵里。
帝尧立刻让人把农民带到了自己面前。农民显得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自己的举动是否正确。
“你有何事要向吾反映啊?”帝尧温和地问道。
农民鼓起勇气说道:“大王,我们村里的土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我们希望大王能派人来看一看,帮助我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