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七八个混混儿的小郎正笑眯眯看着他们吗?虽然笑的还挺好看的,可怎么就觉得这么慎得慌呢。
小吏又问:“诸位可有一技之长?便如这位老丈(指了指老书生)能教书,若有人会个木工女红什么的,都来我这边登记一下,有些能力突出的,过些时候,城主大人或许会将他调到城中去。就是实在没什么手艺的,觉得自己地种的特别好也可以。”
难民们就算只是刚来,也知道能被城主调到城中会比在村子里生活的好,因此纷纷报名。百零一人中竟然有近半都有一技之长,其中倒真有两个说自己种地种的特别好的,正是和老书生一同被小吏点到过的另外两名老者。
星河也登记了会武之事,小吏看星河小胳膊小腿儿,还道他在胡闹,偏偏看着他的脸又呵斥不出来。幸好一旁被他帮助过的难民们七嘴八舌给他作证,又将星河“垂髫小儿独打七混混儿”的英雄事迹拿出来说一遍,星河耳根微红,简直尴尬症都要犯了。
嗯,这种时候,还是只要微笑就好了。
小吏登记完后一统计,皱眉道:“竟没有大夫吗?”
这批难民来得晚,杏花村离城中已经很远了,村子里若没有个大夫在,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去城中抓药看诊,确实很不方便。
星河虽然有万花离经技能,靠着春泥和握针就硬是在逃难路上将老书生身体调理好。但一来万花技能太过逆天,不好随意使用,二来起码就他现在能用的春泥握针两个技能在老书生身上的使用效果来看,他的技能多半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能叫人生生扛过疾病罢了。
这时候老书生又站出来道:“小老儿曾读过两本医书,以前也曾给私塾的孩子们看过诊,不过终究不是专业的罢了。”
旁人又是一阵嘈杂惊叹:“竟读过医书!”
好歹也是个老书生,以前读书时顺便读过两本医书很奇怪吗?
星河正不明所以,就听小吏说道:“先生何必自谦,乡下的赤脚大夫们也不过知道些民间偏方,就是城中大药店的大夫们也大多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医家典籍,我等百姓有几个有幸读过?先生这般本领,之前何不早说?”
竟然连称呼都变了。
星河看着老书生,心里有几分趣味,暗道:这老书生,看来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呢。
这般一来,老书生又是村长,又是大夫,又是私塾先生,小吏给难民们分房屋田地时就要把最大的房屋最好的田地分给老书生星河二人。不过老书生觉得他们老少二人种不了那么多地,就推辞了一半田产出去,反倒是大屋子没有推辞。
毕竟老书生又做大夫又做私塾先生,有个大院子正得用。
分好房屋田产,小吏用十分骄傲崇拜的语气告诉他们,任宰相上书皇帝,免了他们三年赋税徭役,换来难民们一片高声欢呼。
小吏等到众人平静下来,又给每户按人头发放了粮食布匹并各种用具和种子。
这时候虽然以是盛夏,但雍朝内也有夏季种植的作物,虽然不能当作主食,但栽种起来极易成活,灾年用来救济最是合适。听小吏形容,又是那位任公任宰相发现的,星河觉得这位任宰相若不是生来注定要力挽狂澜于大雍的圣人,便一定也是一位穿越者吧。
一应事务办完,小吏终于走了,难民们纷纷走进自己以后的家中。
星河将老书生安置好,先大扫除了一遍家里。老书生毕竟不能看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自己干活不帮手,只是星河不让他插手,老书生拧不过他,只好去厨房做出一顿晚饭来。
小吏粮食只发了油盐米面,并没有菜,老书生忙了一天也是累了,只摊了两张大饼。星河手脚快,等老书生做完晚饭,家里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两人就着白开水吃了。
老书生累的受不住早早歇下,星河睡不着,起身走到院子里,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哭泣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