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将棺盖缓缓推开,然后就看到你们放着着骨头。
好家伙,陈渊被吓了一跳。
里面有三具白骨,
一个明显是大人,另外两个两边放着的,显然就是小孩。
“我的天,我估计墓穴主人可以确定就是嫪毐了。”
陈渊为什么敢如此确定的原因
。很简单,因为在历史上,始皇帝不久是摔死了他的两个弟弟吗。
不过陈渊现在还有一点搞不明白,那就是为什么嫪毐的墓穴会如此的好。
不过还未等陈渊去思考这一点,他就在墓穴中,也就是白骨的手上发现了一个虎符。
这瞬间叫直播间里的各专家尖叫出声,就差恨不得有能力从屏幕后面传过来了。
自战国以来,虎纹在国家统治机制中产生了新的象征功能,军事信物虎符的定型最为明显。虎符是封建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调兵遣将信物,是在国家产生军队后才出现的军事象征符号。
虎符背面大多刻有铭文,虎符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有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的规矩,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实,才能生效。
这也意味着虎符的重要性,同时历史意义也很大。
而虎符始于战国,盛于秦汉魏晋,唐以后渐渐减少。虎符以铜质为多,往往一分为二,一半由军队统帅持有,另一半由君主持有,作为下达和执行军事命令时的凭证。
陈渊发现这是枚杜虎符。cascoo.net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错金而成,制作极为精巧。
现藏陕省历史博物馆中也有一枚。
据考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错金“杜”字铜虎符,器型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
“它是专门调遣杜地军队的虎符,所以称为杜虎符。”
“抱歉了。”
陈渊说着,从尸骨上拿起虎符查看了起来。
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大致是”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这是什么意思?】
水友们对上面的这些字感到很陌生。
“意思是说,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要调遣超过五十人的军队,都需要合符勘验无误后,方可调兵行动。只认兵符不认将。”陈渊显得非常了解。
这也是杜虎符正是秦国军权过度集中的象征。
“从铭文看,这件虎符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陈渊神色一紧。
杜,原是周代的杜伯国,秦武公时成为秦的杜县。距虎符的出土地北沈家桥村约2公里处,如今还有杜城村,说明此处正是文献记载的杜县所在地。
杜虎符的左右半符上有榫卯结构,虎符如果无误的话,两半能够丝毫不差地合在一起。
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陈渊现在拿着的一半,估计能和博物馆那的相对应上。
其实魏晋时期,虎符仍旧流行。
像里蒙就曾出土一枚北魏虎符,造型和战国虎符相仿,虎头上昂,日视前方,虎口张开。虎背正中刻有一行铭文。
“隋代,虎符虽仍有流行,但较前朝,形制有所变化。隋代癌金铜虎符体型较小,并采取立式虎造型,虎尾向后上翘。此件虎符虽然小巧玲珑,却也不失威仪。
据说,唐高祖为了避祖父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成鱼符,宋以后渐渐为铜牌所取代。但虎纹却一直作为武力的象征被沿用。至明清时期,帅印上仍多饰有虎纹,或以虎作纽。
南波先生20世纪70年代在江省发现一枚荡寇将军铜印,属明末器物,即以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