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昏黄,双影幢幢。
柳晓暮秀眉微蹙,心思飞转,片刻后、凤眸又眯成了弯月:“小道士,好犀利的反诘!原以为你只是钦慕任侠之风,喜好快意恩仇。如今看来、志趣立意,竟与旁人不同!倒是小瞧了你。”
杨朝夕闻言,却是不矜不骄,徐徐又道:“晓暮姑娘方才所言,多是独善其身之法,却只字不提除恶布善。可若为侠者,不识‘忠勇仁义’、不能‘除暴安良’,只好‘酒色财气’,便也只是些武艺高些的市井浪荡子罢了!”
“呵!小道士说得倒痛快,但这世间善恶、又何曾一目了然过?”
柳晓暮哂笑道,“人有善根,亦有恶念。有良人行差踏错、误伤人命者,亦有恶人心生悔意、偶行一善者。试问哪个可杀、哪个可恕?
姑姑今夜来说了这么多,不是要与你斗嘴抬杠。只是提醒下你,日后英雄救美,务须量力而行。若救得好、便是风流韵事,倘救不好、便是色令智昏。咯咯!”
笑声尚未散去,柳晓暮身形便已幻作虚影、隐没在黑夜中。
渠外人藏影,坊中乌夜啼。
毓财坊通远渠畔,稀稀拉拉的兵募们,各自寻了大石树干、靠在上面打盹。身上酒气皆未散去,却是各人借着夜间驱寒的由头、贪杯多喝了些。
喝得最尽兴的几人,皆是东倒西歪、和衣倒卧帐中,互相斗着鼾声。却是弓马队队正方七斗几个,入夜后得了消息,知道杨朝夕、覃清两人已经寻回。高兴之余,便拉着守渠的兵募弟兄们,围着篝火、着实豪饮了一番,直至亥时方歇。
夜露渐重,鸦声转寒。渠中水雾氤氲、弥漫上岸,掩住了虚弱的火堆。
两袭道袍、形如鬼魅,在渠岸上徐徐飘过。幸而无起夜放水的兵募,不然定会被吓得跌入渠中。
两个人鬼不知的身影,小心避开渠岸上酣眠的兵募,一路向东而走。其中一个不解道:“公孙道兄,冲灵子与那月希子已然救回,为何你还一定要与元夷子道友争执?如今被她赶了出来、却又去何处落脚?”
公孙玄同苦笑道:“长源道友,这分歧也不是一日两日啦!昨日我二人一个在城中找寻无果、一个又去崔府扑了个空,心中都有些憋闷,便在靖室秉烛夜谈。不知为何,便提到冲灵子当年在麟迹观挂单,与花希子、月希子两个小弟子的一些琐碎事。
今春冲灵子负气下山,本就是情事受挫。我担心他转了性情、踏入歧途,便嘱他来麟迹观、帮着查查加害水希子的元凶。岂料他不但歪打正着、令那虎妖伏诛,更得了花希子、月希子两人青睐。我与佟师妹的分歧,便也由此而起。”
李长源也不禁笑道:“冲灵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岂不是好事一桩?又怎会惹得两位观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公孙玄同叹了口气:“许是贫道年轻之时、有负于她,才叫她落下心病。我亦与你一般,觉得花希子、月希子二女各有千秋。至于冲灵子中意哪个、愿与哪个结作道侣,随缘便可。可佟师妹并不作这般想,她说她那弟子花
希子崔琬,本就与冲灵子郎才女貌。见我将玄同剑赠给冲灵子,便也将春溪剑给了花希子,希望两人能成眷属,以全昔年之憾。”
李长源摸了摸鼻子,随口应和道:“元夷子道友能这般想,倒也是无可厚非。”
公孙玄同接着又道:“谁承想、不待冲灵子与花希子水到渠成,崔琬便已被他爹爹许给了元氏,且禁足府中、不许她踏出半步。那崔琬性情却也执拗刚烈,又是绝食、又是自尽,百般抗拒这桩婚事。那崔氏家主崔曒,为叫崔琬断了妄念,才派出山翎卫,将冲灵子捉了去、好迫使崔琬顺从就范。
佟师妹待这几个弟子,便说是视如己出、也不为过。昨日见到崔琬因这婚事困在院中,日日以泪洗面、饮泣吞声,便动了别样心思。想要先搅黄了这桩婚事,再令冲灵子带着崔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