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有劳各位老师了。”
孟华秋介绍:“小杨,是我的忘年交,别看年纪小,眼光和感觉没得说,乾隆珐琅碗就是他从市场上淘来的。”
几位专家这才看了杨见一眼。
孟华秋说:“小杨,你稍等片刻,等我们这里完事,再看你的东西。”
杨见说:“没问题,先忙你们的,我们借机休息一会儿,没事。”
只听羊青荣说:“我想收件有份量的老货,找了好久也找不到,看来,还是缘分没到啊。”
孟华秋说:“老羊,好东西可遇不可求,找件心仪的更是不容易,真的需要时间去等待。乾隆珐琅碗,我等了五年,还差点让老马给抢了去。”
“这三件东西呢,按说也不错,但是你眼界高,就年代和价值来说,难入你法眼。”
羊静荣是博物院文物专家,是文物界的大佬。和孟华秋一样很喜欢搞收藏,年轻时也入了不少有价值的古玩,但进进出出没留下来。
现在退休了,想弄几件大货留作念想,却再也找不到,所以托老孟帮着,毕竟博古斋干这个营生。
孟歌昨天收了几件古瓷,今天打电话让他过来看看,于是他叫上邱平君和欧阳朝侠。
摆在柜台上的三件东西,一件梅瓶,一件笔洗,还有一个碟子,都是老货,价值在300万~500万之间,也算不错了,但是做过研究员的老杨眼界太高,只想找个更出色的。
也和他工作有关,毕竟类似的东西见得太多了,
孟歌看父亲和羊老没啥话了,便招呼杨见,“杨哥,拿来你的东西看看?”
坐在凳子上的杨见站起来:“好的。”
三人把东西放在柜台上,准备拆包装。
孟歌说:“我来吧”,拿起剪刀把纸箱外面的胶带剪开。
有货鉴定,三位专家也不走了,都看着孟歌上手。
孟歌摆弄前两件,一边看,一边摇头,完后放在柜台,苦笑着说:“杨兄,你今天是不是考我来了?几件都不对呀。”
杨见笑着说,“我知道不对,是让你看值多少钱。”
“两个现代仿品,跟文物不沾边。东西没价,几百或者上千,只要你喜欢就行”
“哦,那我也不算太亏,你看看这个”
他拿出蒜头瓶放到柜台上。
“蒜头瓶啊”,孟歌捧起来,仅看两眼,就赶紧拿放大镜,全神贯注在瓶身上,再也不理会身旁几人。
大约五分钟后,放下瓶子喊:“爸,你来看。”
孟华秋走上前,三名专家听孟哥叫声有异,也围过来。
他们都知道孟歌是孟华秋独子,是他半生心血培养的出来的接班人,已经学到老孟80的本领,一般不会打眼。
他如此反应,大概率是遇上了不得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