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遂突然宣布与马腾决裂,并先发制人,袭击马腾,致使马腾受伤逃回武关。
南阳局势剧变,原本董卓军与刘表军已兵临宛城之下,随时打算进攻宛城,如今因为后方变故,一时间又不敢轻举妄动。
韩遂军北上能截断李傕的析县退路,南下又能袭击黄祖军后方。
各方势力都想不到,解了宛城之围的,并不是驰援宛城的高览,而是韩遂。
等到刘擎收到消息之时,时间又过了近半月,再度召集幕僚商议,除了坐镇青州的沮授,刘擎的主要幕僚,荀或、郭嘉、田丰、陈宫、戏志才悉数到场。
刘擎坐于桉后,先由荀或将新情况讲述一遍。
袁绍派蒋奇北上,支援济阴。
陶谦自彭城出兵,经沛国直逼山阳郡,打算助袁遗夺回山阳郡。
刘擎对众人道:“南阳变数,必是袁氏之谋,而且袁氏动作不仅在南阳,在兖州,在徐州,皆频繁活动,本王预料,陈王上位之日,怕已离得不远,如今董卓已经加派兵马驰援南阳,并书信本王,因兵力有限,请求照拂兖州战局。”
“主公,如此一来,正是入主兖州之良机!”陈宫当即说道,他历来是主张取兖州的代表人物,明知道刘擎入主一个地方,会大大限制当地豪强,对陈宫这种亦士族亦豪强的出身,应该是好坏参半的。
只能说,陈宫真是个狠人,或者说,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他明白渤海王入主兖州之后,即便家族割舍一些利益,但他相信稳定的环境加上他的作为,会给家族带来新的发展。
“此时董卓与袁绍争斗加剧,正当隔岸观火,继续积蓄实力,坐视双方实力削弱,何来良机一说。”荀或反驳了陈宫的良机说。
“文若此言差矣,董卓与袁绍斗争重点,乃是南阳,此为其一,其二,徐荣段煨在兖州,兵力不过万余,且要分守多城,而袁绍此时对兖州也是敷衍了事,被动防御,正是兖州最为空虚之时,此时不取,难道等南阳战事了解,袁绍大兵压境之事,再取吗?”
陈宫顿了顿,再道:“第三,自黄巾始,兖州动乱已历三年,且这三年,兵荒伴有天旱,百姓已是苦不堪言,或北逃至冀,或南逃入豫,此番现象在本族中都有发生,就说别寻常百姓了。”
陈宫可谓现身说法,给了刘擎足够的理由。
一,远离袁董之争的主线,可趁其不备。
二,目前兖州敌方实力不强,方便攻取。
三,救救孩子吧!不对,陈宫是兖州子弟,应该说救救老母吧。
“公台所言,确实有理,不过今秋收粮,要供应青州,而夫余产粮之地尚未扩大,与袁绍战,并非如平黄巾那般可一战而定,而是需要旷日持久的对峙与消磨,兖州北连冀州,东接青徐,南抵豫州,西通司隶,乃兵家之必争,故袁氏对兖州亦势在必得,欲取兖州,需粮草充裕,兵甲充足,方可进兵。”
荀或继续表达反对,但他并未反对陈宫的观点,开战的条件或许已经充分,但必要的准备尚未妥当。
刘擎听得两人发言,感觉悟了,战机是充分条件,后勤是必要条件,二者皆不可或缺。
荀或说完,陈宫也沉默了,自然是默认了荀或的说法,之所以急着取兖州,一方面为兖州百姓,一方面为了东武阳陈氏,刘擎历来不反对为家族谋利益,若连家族都不争,谈何为国争利,为天下百姓争力。
舍己为人的故事,听听就好,若有人如此,当赞扬褒奖,可万万不能以此要求别人。
人不能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又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叫驰名双标。
两人看法向左,没有对错,于是刘擎看向余下几人,田丰,戏志才,郭嘉。
“奉孝,志才,元皓,你们如何看待?”
“文若之言,不无道理,如今主公治下,尚未消化的郡县依旧不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