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蔡琰不出声,刘擎突然睁开眼睛,瞧着蔡琰欲说还休的模样,不由得笑道:“你要说便说嘛,是不是希望本王派兵支援孟德?”
蔡琰轻轻点头。
“都怪南容信中未说明白,你再看看,我记得听到一句‘已照令而行’。”
“确有此言。”蔡琰道。
“你可知‘照令而行’,是何令?”
蔡琰摇了摇头。
“若收到曹操求援,便出兵支援。”刘擎笑道。
“夫君已事先告知傅太守要出兵驰援孟德?”蔡琰眨着大眼睛,似觉得不可思议。
刘擎伸手取过蔡琰手中之信,随意放在榻边,再握住她的手,拽在掌心。
“昭姬放心,孟德不会有事,此事,南容自会处置,你我权当不知。”
蔡琰被刘擎说得一头雾水,一会可知不可知,一会已知当不知,到底在卖什么关系。
其实刘擎的意思很清楚,以他的身份,目下不适合介入地域之争,更不适合直接与袁氏对着干。
现在袁氏的首要目标,是董卓,而自己介入的话,很可能会引火烧身,不干涉兖州战事,这是荀或与郭嘉的共同看法。
至于傅燮,傅燮去支援老同事,干我渤海王何事?
“昭姬,你不午休么?”
刘擎说着拍了拍空着的半天竹榻,蔡琰顿时红着脸,哪好意思真上去,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岔开话题道:“夫君,父亲前往雒阳行中,曾去拜访过一人,并将其隐居地告知于我,夫君若有意,可前往拜谒。”
“哦?何人?”
“此人姓胡名昭,字孔明,乃当世大贤,父亲说过,此人弱冠之年就以绝世才华而为人称道,他幼时便攻读经史,学识渊博,且工于书法,堪称一绝,但他历来痛恨朝廷腐败,鄙夷宦官外戚争权夺势,故而厌恶仕途,屡屡拒绝郡县察举与公府辟召,甚至为了避免无休止的打扰,选择了客居冀州,隐居魏郡乡里。”
听着孔明二字,刘擎虎躯一震,随后回过神来,应该不是诸葛孔明,诸葛孔明现在还是儿童呢。
但听着蔡琰对其推崇备至,想来应该是了不得的人物,可惜刘擎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东汉末年有两个孔明。
屡屡拒绝察举,这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事么,无数寒士想得察举而不成,他却弃若敝履,最后选择消失。
这样的人,刘擎想到的首先就是水镜先生。
“既然他如此厌恶官场,岂能为我所用?”刘擎疑惑问。
“胡昭先生乃是厌恶朝廷,并非厌世,夫君不光有神勇之名,亦有仁德之名,冀州的改变,百姓有目共睹,胡昭先生岂能不知?”蔡琰道。
刘擎将前后之事联络起来,想了一想。
蔡邕离开冀州时,去拜访了他,蔡邕再转告蔡琰,蔡琰向自己推荐,这么费周章一圈下来,刘擎好似想到了什么。
这颇有徐元直回马荐诸葛的意味啊,而且蔡邕拜访后方才推荐,说明胡昭也有意于此。
就像诸葛亮有意于刘备,所谓推荐与三顾,不过是走个过场和给个台阶,彼此塑造,直白一点说,这是高情商的做法。
现代思维,便深谙此道。
刘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十分认同蔡琰的话。
“昭姬言之有理,胡昭先生在何处,我欲亲往拜见,求其相助,一次不成,便去两次,两次不成,便去三次!”
“夫君若有此心,先生必能被夫君感召,出山相助。”
两人交谈一来二去,刘擎睡意全无,干脆起身坐着。
“上回崔琰说欲使崔林前来述职,想来应该到了吧。”
刘擎特意记得此事,正是因为崔林也是个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