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又何足挂齿。”
“我粗到陕西,手下无可用之刃,不知道孙大侠可愿意屈就啊?”
孙守法道:“固所愿也,但今日求见督抚,还有一事。”
便见孙守法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西安三卫军官虚报军户,贪污粮饷,横行地方之罪证便在此处,还请督抚一观。”
洪武年间,在西安设立了西安左右前中后五个卫所,但右卫和中卫先后裁撤,便只剩下左卫前卫后卫,三个卫所了。
陆延看着账本,眉头拧了起来。
西安左卫在册军户六千余员,实际人数七百余,西安前卫在册军户五千余员,实际人数五百余人,西安后卫在册军户三千余员,实际人数四百余人。
这还是连老弱全部算上的数字,这里面许多人完全就是农夫,甚至老得连兵器都拿不动了!
更别提训练了!
而这便是明朝的卫所军制!
“军户”体制是明朝军事力量构建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让驻守天下各地的大明军人就地屯田,自行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国家不用专门拨款养军。
其实军屯这种东西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代中国很多朝代都曾有过推行,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确能解决很大问题。
不过明朝的军户制与以前的各朝代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实行的,从大明开国时的洪武年间到大明崩溃的崇祯末年,二百多年的时间从未更改。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大明边疆各镇的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则二分守城,八分屯种”。负责屯种的军户还要向政府交纳赋税,称为“屯田籽粒”。
洪武年间的规定军屯是“亩税一斗”,而上百万军人屯田的税粮从此大明朝廷重要的财税收入之一。
对于他的这一设定,朱元璋本人是颇为自豪的,认为这是“不费朝廷一钱而养百万大军”,堪称历代罕有的莫大善政。
然而老朱却是没想到,这军户制在大明朝灭亡的路上又出了一把力。
洪武年间新朝肇始、生机勃勃,明军屯田不仅满足自身需求绰绰有余,而且每年上缴“屯田籽粒”少则四五百万石,多则有上千万石。
之后的永乐朝更是达到了两千多万石,相当于全国田赋总量的4283%。
这才能支撑朱棣数次北伐。
但此后便迅速暴降,到永乐十八年这一数字就暴降到515万石,到宣德九年就只剩下230万石了。
这一数字直观的表明,明朝的军户体制已出现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