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翔字稚羽,号元蓬,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人士。
张凤翔在京城有一庄园,其中收藏十分丰富。
“起东,你瞧此帖如何?”张凤翔指着一副龙飞凤舞的字帖道。
刘宗周道:“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章法自然错落有致,颇得李邕之神。”
“蔡元度(蔡卞)此帖,堪称宋代行楷的煌煌典范。”
“可惜其人奸恶,后世之人皆轻其书。”
刘宗周摇着头,颇为惋惜。
张凤翔道:“世人皆唾弃蔡元度,也只有起东(刘宗周字)你这样的有心人才会认真欣赏其中内涵了。”
“宝剑赠英雄,不如我就将此帖赠予起东!”
刘宗周摆摆手,“无功不受禄!何况,君子不夺人所好!”
张凤翔道:“你知道的,我虽然好收藏,但却是喜新厌旧,一开始倒是把它当做宝贝,过段时间也就腻味了,不如放在你那里,若是哪日我再想看了,便过去欣赏一番。”
“何况,你我乃是好友,又何必分彼此呢!”
“如此,那好吧!”刘宗周实在对于这字帖难以割舍。
张凤翔让人将字帖包好,亲自送刘宗周出府。
张凤翔正要回转,却是看到一个书童朝着张府而来。
“劳烦,我奉我家公子之命而来,将此物交给张侍郎。”
张凤翔的目光紧紧盯着那青翠的竹筒,“你家公子是何人?”
“镇安伯便是。”陆姚笑着说道。
张凤翔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接过竹筒,打开一看,差点站立不稳。
当晚,张凤翔匆匆来到陆延府邸拜见,但只停留了一柱香时间便又匆匆离开。
之后,张凤翔又去见了李标的府邸。
第二日,江南道监察御使,刑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翰林院学士等十二人共同提议全面开海。
刑部尚书乔允升极力反对,吏部尚书王永光也表示反对。
但内阁之中,韩爌与温体仁态度不明,李标态度暧昧。
但工部尚书刘廷元、吏部左侍郎张凤翔大力支持开海,接着大量江南官员全力支持。
双方在朝堂之上展开辩驳,围绕着各种问题激烈争锋。
王永光皱眉看着温体仁,这厮之前私下极力反对,如今却是不说话了,怕是陆延许了什么好处!
对了,他本就是江南人,又哪里敢反对开海!
王永光朝着他的党羽看了一眼,工部侍郎李觉斯就跳了出来。
“如今国势艰难,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钱营造海港,此乃劳民伤财之恶政,张凤翔如此摇旗呐喊,实为祸国殃民!”
张凤翔道:“李侍郎,你刚才莫非是在梦游!”
“镇安伯的议疏已经写明,江南集团可以为朝堂免费营造杭州、华亭两处海港!”
“除去营造费用,其他花费又能有多少呢!”
“如今各地天灾,若是再不思开源之法,这国库哪里来的钱!”
李觉斯立即道:“江南集团已经垄断粮食海运,又想建造海港,这天上哪里会掉馅饼!”
张凤翔道:“你这话可不能乱说,粮食海运可是朝堂监管,江南集团只是负责运输而已。”
“而且,从江南集团承运起,这不但是耗时短,损耗还少,我看啊,明年便可以直接取消漕运,全部改成海运!”
漕运总督郭尚友立即就不满意了,你们讲开海就算了,还要踩漕运做什么!
郭尚友立即道:“不可啊,海上危险,若是飘没,那真是一点都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