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成,你实在过于重商,我辈读书人便该志于匡扶天下,怎能专注商贾之道,这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张溥皱起眉头。
“你说的商贾之道,已经救活何止万民。”陆延立即反驳。
“我们读书人,济世救民,便该从朝局下手,整顿吏制,清除贪官,如此定然海清河晏!”张溥义正词严的说道。
“你比之太祖皇帝如何?”陆延问道。
“我怎么能和太祖皇帝相比!”张溥怒道。
“太祖之时,吏制严苛,贪墨银两六十便剥皮实草,即便如此,依然贪官不绝,你又如何整顿吏制?”陆延问道。
“太祖皇帝神武之资,奄奠海宇,盖千万古之一帝也。然立法过严,用刑太峻,动辄杀数万人,导致君臣失和!如此自然无法清除贪官。”张溥道。
张溥的思想和那些文臣一般,都认为朱元璋苛待文官,但又不能不尊重太祖皇帝,只能先夸奖两句,而后在贬低。
陆延道:“那建文一朝最是优容文士,宽刑省狱,那么可曾杜绝贪腐?”
“这”张溥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有明一朝,对待文臣最好的,朱允炆敢说第二,那没人敢说第一了。
第二名就到弘治皇帝了。
众多文臣都吹捧弘治中兴,然而实际真相却是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京畿民生凋敝,盗贼纵横,仓廪空竭。
毕竟史书都是文臣写的,哪个皇帝对文臣好,这些人自然吹捧哪个皇帝了。
“这,这岂能混为一谈!”张溥气道。
张溥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
这根本就是一句口号,目的只是为了聚集同党,争权夺利。
这导致明末朝廷根本没有干实事的官员,都忙着党争,越是干事,死的越快!
这些人大谈理想,提倡复古,就是不干实事!
不可否认,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为国为民才加入复社。
但这里面多数人都是只知道空谈之辈。
张溥气得不说话了,一直在喝酒,陆延也不想搭理他。
幸好,船很快就到了崇明岛。
张溥看到繁忙的崇明码头,以及崇明县城顿时吃了一惊。
这里的一些机械,还有农作物都是他从未见过的,只是他内心气愤,也不想主动和陆延说话,就一直憋着。
坐着陆家马车,很快就到了庄园,看到外面严密的守卫,张溥吃了一惊。
陆延直奔炼钢工坊,很快便看到了已经六十多岁的徐光启。
徐光启看到张溥就皱起眉头:“天如,我已经说过了,我是不会给你写那封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