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骑马赶往徐家湾,去见老师徐光启。
徐家湾位于城外,是一片稻田和村落,是徐氏家族的祖居地。徐氏家族的祖先徐永安和徐永昌兄弟先后移居上海,在徐家湾种植水稻,并开始发展起渔业、盐业和手工业等产业,逐渐发展成一个村子,被人称为徐家湾。
当在后世,有个响亮的名字——徐家汇。
徐光启虽然已经官至礼部侍郎,然而徐家依然简陋,室庐仅丈,一塌无帷。院落仅能供一马转身而已。
陆延曾经也想资助老师,却是徐光启言辞拒绝。
但在徐家在外,有大片的番薯田,棉花田。
万历三十六年,徐光启邀请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至上海传教,徐光启向郭居静学习作物种植之法,亲自开辟双园、农庄,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书。
而后,徐家后人将其推广整个华亭府,让许多百姓免于饿苦。
此时,徐光启因为不满于魏忠贤弄权,便以病告老还乡,忙于修改编撰《农政全书》。
不时还会前往澳门学习西方水利和天文学说。
这次也是赶在过年之前,才回到了华亭。
陆延上前扣响了徐家的门,片刻之后,门打开了,陆延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同为徐光启弟子的张溥。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
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只因为是婢妾所生,所以被张家人轻视。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
他因此发奋读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七录七焚。
二人前后拜师徐光启,只是张溥与陆延有过不愉快,张溥在天启四年与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成立应社,也就是复社。
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天启年间因宫中派来征税的宦官肆意妄为,复社成员写文章攻击宦官,甚至掀起苏州市民暴动。结果,领头的五个复社成员被处斩。
张溥写下了《五人墓碑记》,名为悼念实为政论的名篇。通过点评时政和组织,一度发展到让士子公然冲击衙门、甚至纵火烧城的地步。让张溥成了名动江南的新一代士林领袖。
陆延赴京赶考的时候,张溥在太仓与张采一起写文声讨阉党骨干顾秉谦!
所撰散文,脍炙人口,二张名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