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构筑关宁锦防线并联合朝鲜、蒙古封锁后金。
四大贝勒合议制掣肘汗权,加上建奴内部穷困潦倒,百姓也不愿意打仗等等。
皇太极一上台就曾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表示要谈和“誓诸天地,永归和好。袁大人,尔即以此言转奏尔皇帝’”。
而皇太极转头就安排进攻朝廷和皮岛。
这一信息,很快被毛文龙知晓。毛文龙一边提醒袁崇焕,一边上疏朝廷。
奴款于东,则欲肆骋于西;款于西,则欲肆骋于东。
黄台吉意图很清楚,他派主力去攻打毛文龙和朝鲜,老巢空虚,害怕关宁明军来袭,于是同一时间派人去与袁崇焕谈和,以达到麻痹关宁明军的作用。
黄台吉正月十三日攻打朝鲜,而他自己则率兵攻毛文龙部的驻屯地铁山。
可惜袁崇焕迟钝如行尸走肉,还沉浸在后金攻打东边,自己正好多修城池的美梦中。
还要等到三月份天启皇帝亲自下旨:着马上差人,说与宁远抚臣。乘着金人老巢空虚,挑选关宁精锐,轻兵直捣其巢穴,大兵后续跟进,以牵制其力量,缓解属国的危急情形。
袁崇焕对这一命令表面答应,实则敷衍,派几千兵丁,装模做样到三岔河那里游荡了一阵。
王在晋直接弹劾说“乃官军望河而止,此真所谓纸上之兵也”。
袁崇焕事后辩解中信口开河说后金有二十万大军:“顷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
黄台吉兵行险着,还真被他赌对了。
袁崇焕不会出兵。
因为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早有嫌隙。
天启之时,袁崇焕派去与毛文龙商议移镇的赵佑、徐敷奏二人中,前者被杀于石城岛,后者虽然逃回,但不断被毛文龙以招诱两万辽兵为由要求处死,这使袁、毛两人开始结下梁子。
袁崇焕不愿意救毛文龙也有这层原因。
当时是袁崇焕成为当时名将的最好机会。《满文老档》中记载,“惟汗与二贝勒留家兵少,蒙古与明,皆为我敌矣,设若有警,难应付矣”。
可见城中的守军极少,明军随便派出一支部队,就能打下沈阳。
而袁崇焕坚持认为锦州三城若成,全辽即在目中。
东江毛文龙,那完全就是只会吃白饭的。
陆延思索着,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袁崇焕这封信件之中,言辞极其恭敬。
这显然与袁崇焕的为人不符合。
陆延的目光落在‘汗诚以怜恤众生而休兵,当思议和之道,则边官有荣,亦不失汗之美意’这行字上面。
“议和之道,则边官有荣”陆延低声喃喃着。
这明显是想要让黄台吉退还部分辽东土地,然后他才方便上奏给皇帝。
如此一来,袁崇焕有了面子,明朝也有了面子。
但黄台吉不是白痴,吃到嘴里的肉,又如何肯退还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