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林感到尤其惊讶的是,这块和田玉的平安扣,居然不是一件仿货。
这倒确实是一件来自清代的玉件。
只是,那拍卖师说的,这件平安扣是清代的和田玉的‘血沁玉’,这个就要打个折扣了。
这件平安扣是出自清代不假,但是说那是和田玉,还有白玉里的血沁纹路,可就不是天然形成的了。
要说起这个,就要从假造古玉开始说起。
要知道,市场上造假古玉的方法有很多,但多是仿制出土的玉器。
像那种一般传世的玉器,就不太容易做伪,而且获利不大,因而仿造的人比较少。
而做伪的方法之中,为人熟知的有几种。
比如罐子玉,这是北方的一种玉器做伪方法。
就是把药料放到罐子里,烧造假玉,烧成后色白,俗称之“雪白”。
这种烧制出来的罐子玉,和真玉极为相似。
玉器有传世和出土的分别。
鉴别时,应先从这两个基本大类,进行分析。
传世玉器,色泽基本保持原状;出土玉器,有土咬、涂锈、斑沁等痕迹。
前面所说的罐子玉造假玉,虽然与真玉极为相似,但细看,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
罐子玉有细小的
气眼,微有蝇脚状沁色,年代久远的罐子玉色泽远不如真玉温润。
而用石头冒充玉,初看可能颇为相似,然而石头不如玉温润。
而且大多数不透明,硬度大多低于真玉。
因此,若将石头与玉摩擦,石就会起条文,然而玉却没有什么变化。
长期接触真玉的人,往往一眼就可辨出真假。
而玉器的大小、薄厚、花纹式样都有严格的尺度。
改造的玉器,一般都不合尺度。
因此,凡是完整的器物,但尺度不符合的,一般均是改造过的玉器。
改造或残缺后补的玉器,后来补上的部分声音黯哑。
就算玉器整体部分音量清脆,补过的地方看不出丝毫痕迹。
但敲击的声音必然黯哑沉闷,因此,通过音质就可以断定,玉器是否为补整的。
出土的玉器,一般有土咬、土锈等各种斑痕。
如果没有这些痕迹,必定为伪器。
但即使有这些现象,也不一定都为真器。
因为土咬、土锈等各种斑痕,可以通过人工进行伪造。
造假之人将玉器埋入地下,或置于化学染料中,也可以形成类似于土咬、土锈的斑痕。
真器土锈有一种馨香土味,如果将玉
器埋入乡间纯净的土壤中,亦能染上馨香的土味。
各种斑痕的人工做伪,有时候可能胜似真器。
比如,有的玉上有血沁,是玉放置于死者身下所致。
这种现象,应当是玉器放到年富力强、血液充足的死者身下形成的。
反之,如果玉器放在年老枯朽的尸身下,血沁则难以形成。
若造假者,将烧热的玉器放入活的或刚死的狗、猫等动物腹内。
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形成血沁,而且这种血沁人们难以辨别真假。
那么,该用何种手段或者依据,来断定玉器的真伪呢?
一是,判断是否符合尺度。
做伪者,一般是依据旧器来仿造。
但大多数仿造者,往往不注意尺度,仅仿出其形色。
因此,我们经常在市场上见到同一种玉器,却有着大小厚薄、千奇百怪的不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