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的葫芦上肚是连绵山峦,这儿在后世有著名的景点伊奥山谷。
右边的葫芦下肚有一半面积被大片的山峦占据,大名鼎鼎的哈雷阿卡拉火山就在此地,在这里能欣赏到彩色的休眠火山口。
唯有在葫芦腰、即瓶颈处才是平原,这片区域呈梯形,北边约15㎞,南边约20㎞,南北相距约12㎞,也就是说瓶颈最窄处宽约12㎞。
【配图】
毋庸置疑,第一要务就是攻占瓶颈,将葫芦的两半给分割开来,使之无法相互照应,各個击破。
根据作战计划,第一梯队乘坐4艘船坞登陆舰和7艘坦克登陆舰率先出发,他们包括陆战一旅二团、海军第二一七独立浮游战车营、海军第六十一独立特务营。
有别于以往,这次大明海军首次进行了更明确的任务分工编组,舰队分拆的更为精细化,可以放心大胆的各司其职。
甲一扫雷队:11艘扫雷艇、2艘扫雷舰。
乙一炮击队:8艘登陆火力支援舰、2艘驱逐舰。
乙二炮击队:9艘驱逐舰、1艘重型巡洋舰太行山号、2艘老旧战列舰元狩号和元鼎号。
丙一支援队:1艘两栖指挥舰法正号、2艘医院船、3艘护卫舰。
以上分遣舰队专门负责掩护登陆部队。
担负护卫任务的分遣舰队则由邹浦亲自统领,随时准备迎击企图袭扰的美军水面舰艇部队。
统共有16艘驱逐舰、2艘超级驱逐舰、2艘轻型巡洋舰、3艘防空巡洋舰、2艘特务战列舰成化号和正德号。
考爱岛、瓦胡岛、拉奈岛的岸基航空兵将全力提供支援。
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仍然不和,索性明确各自职责,互不干涉——海军航空兵负责攻击美军水面舰艇,空军负责夺取毛伊岛制空权、为登陆部队提供密接支援、打击毛伊岛上暴露的敌方目标。
行动代号:支饮。
明军做了妥善且完备的措施,美军亦然。
总司令部(ghq)印发了多次修改后的野战条令,以及好几本作战指南的精简合订本手册,要求各级军官和军士长认真学习。
西蒙-巴克纳中将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深造于利文沃斯堡陆军参谋学院,是美军之中典型的学院派将领。
他的实战经验或许只能以寡淡稀少来形容,但是理论水平不可小觑。
在他的亲自部署下,毛伊岛美军建立了层层叠叠的防御阵地,火力配系科学合理。
1滩头阵地:在明军最可能登陆的地点的浅近纵深建立滩头阵地,趁明军最脆弱的上岸时机半渡而击,充分发挥火力优势给予最大杀伤。
2主阵地:在距离滩头两三英里处建立强大的主阵地,由多个步兵营的马蹄形阵地相互连接而成;在个别关键战术要地建立强化环形阵地。
3预备阵地:在主抵抗阵地后方建立预备阵地,分为炮兵阵地、防空阵地、预备队出发阵地等等;在情况允许时,装甲分队应该勇敢地实施战术反击。
4筑垒山地阵地:在丘陵和山地建立的阵地,以碉堡和连级小型环形阵地为主要组成部分,控制各处高地和隘口,拱卫山地后方炮兵阵地。
在西蒙-巴克纳中将的指挥下,毛伊岛美军建立了由永备工事、山洞、堑壕组成的复合防御体系。
通过两期工程建设,美军修筑了1355个钢筋混凝土碉堡、64个坚固支撑点、71个大型掩蔽部、25个物资储存站,总共囤积各种物资39万吨。作为对比,历史上持续八十多天的冲绳岛战役美军消耗了大约20万吨弹药。
美军的意图简单直接——与来犯之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