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村落与镇子都做了两套旗帜。今日魏军来了挂魏旗,明日宋军来了挂宋旗。”
想起沿途听到的怨声载道,看到的满地荒芜,木兰道:“国境线上百姓既讨厌宋军,也厌恶魏军。因为对百姓们而言,这两边都是雁过拔毛扒皮恶鬼,不管是哪一方掌权,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搜刮百姓们,只怕自己这边刮少了,搜慢了,这民脂民膏就流向另一个国家了。”
女冠子们不做声,九霄山的女冠子们是因为想起自己山游历时瞧见景象,从其他地方到九霄山来的女冠子们则是回忆起自己一路上看到的人与事。
木兰所言非虚。百姓在疲敝中早已经哪个势力哪个国家都不信不爱,也不在乎城头上挂哪一面旗帜。百姓们只是想安安地活上两天,过点不用兵荒马乱日子。
“我等作为第三方势力介入,就选魏军与宋军摩擦最多、城镇易主最为频繁几个城镇作为大本营。百姓不在乎当权者是谁,城镇挂谁旗帜。只要不烧杀掳掠,我等便是占城为王也不会遭到百姓抵抗。”
“北魏可汗以为我是在为他办事,想来暂时不会对这些被我等占据的城镇动手。刘宋那边还要请诸位姐姐施以援手。”
“无论南北,不分男女,但凡我等名城镇,我等必护百姓于水火之中,尽可能让百姓填饱肚子。”
毓芳元君颔首,已经明白叶棠与木兰的打算。
在场坤道大多家底丰厚又各有门路,且出身清一色在南方,原本都是刘宋人。
建立刘宋北府名将刘裕本身并不是什么高门出身,属于权臣篡位。刘宋人也不迷信么君权神授,皇室血脉高贵这样的屁话。众高门心中都有自己小九九,只是碍于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北魏。
倘若没有北魏,这南边的天下姓不姓刘恐怕还是未知数。
各高门协同宋帝抗击北魏并不是说这些高门对宋帝有多么忠诚。更多原因是北魏可汗不会像刘宋皇帝那样给予他们特殊待遇。一旦高门沦为北魏的阶下囚,那么高门累积起来的财富、人力、土地就会被北魏一并拿走。高门子弟性命多半也无保全。
反过来说,北魏可汗也无接受刘宋高门。
地域化、民俗传统、语言字……鲜卑人与汉人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北魏可汗不会像宋帝那样宽容、乃至是纵容地对待高门,为了借助高门的力量而不得不坐视权臣做大。
北魏可汗与刘宋高门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而宋帝也不太能接受鲜卑人,在不少汉人的眼中鲜卑人就是蛮夷,就是缺乏礼教、民智未开野蛮人。
从根本上来说,南北对立根源无非是双方不能接纳彼此,各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好,自己比对方强,自己应该统治对方。
有这么一句名言:“战争是男人唯一听得懂语言。”北魏与刘宋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