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空白:当非刻意的记忆被临时要求时,心理感知到的紧迫会使大脑产生类似发木、发空、发白的直观感受。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
张所看上去四十多不到五十,称呼二十多岁的手下“孩子”。
矮胖子噤声,小声嘟哝着什么只有自己听见。
姜黄本不想理会,只是年纪越大视力下降,听力反而比起年轻时要更灵敏,听到细微的“没意思”三个字。
不带任何褒贬意思,只是对眼下情形的个人评论,隐忍的火气却还是不合时宜地点燃,尽管脸上未露出任何显见的表情。
“龙海是吧?”姜黄语调平静,“刚刚说的案子先暂时按下不表,你是公安大的,还是专业前三,刑侦专业吧?”
“嗯,是!”龙海有些意外……从冷不丁的反应看出,多少透出一丝被重视的感觉,至少面前坐着的是……前重案六组的组长。
“那你说说,遇到一起刑事案件,想破案最重要的是什么?”姜黄依旧不动声色。
矮胖子思考了两秒,并没有张嘴就来,想了想说道,“保护案件现场,提取有价值线索,缜密推敲,事实佐证,反推假设,最后确定案件整个始末以及逻辑细节。”
“不错,”姜黄转向张所,“基本功扎实,能理论结合实际,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贴近办案现实。”
在场谁都明白还有个“但是,”于是全都在等着转折。
姜黄靠向沙发靠背,翘着二郎腿,摆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从我调进刑侦科,待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你想听听我的答案吗?”
龙海包括张所都摆出倾听的姿势,虚心中透着好奇。
姜黄站起身走到窗边,又点了根烟,这回不用自己动手,矮胖子先一步推开窗户。
“不好意思,抽烟又不喜欢闻烟味,”老刑警解释道,“走访。”
“走访?”龙海离得近,听清是哪两个字后,眼神里清楚表达出意外。
“十五年前的714入室杀人案,九年前的929碎尸案,五年前的抛尸案,”姜黄看似随意举了几个例子,“当然,你说的那些固然重要,但都没有一个目击者的指证更加有效。”
“走访?”龙海反复默念,忽然想到什么,“姜队!”
“别急,”姜黄点着烟,“你可能以为最无用的情商,或者认为破案仅仅和智商高低有关,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没有什么比走访更出其不意!”
“姜队,”张所也站了起来,从兜里摸出一盒粗支的,“听你说的都忘了你抽烟。”
“没事,”姜黄瞟了一眼被烟雾缭绕模糊的龙海,“还是你以为只要敲开一扇门,或者拦下一个人,或者和交警一样示意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姜黄不等矮胖子有所反应,接着说下去,“你兜里的证件确实有一些用处,不过有限,说不定还会起相反效果。”
“不……不会吧?”龙海露出一丝茫然,明显和学校里学到的不同,至少和教授们设置的课程权重相悖。
“我只阐述下自己的看法,”姜黄见龙海在思索,没所谓说道,“走访不是简单发问,什么‘有没有看到可疑的人?’‘昨晚凌晨2点到4点有没有发现异常?’‘最近有没有听见一些奇怪的响动?’诸如此类?”
“难道……”龙海有些吞吞吐吐,“不该是这样吗?”
“人的记忆有紧迫性,”姜黄呼了口气,“不知道你选修过心理学没?如果学过会比较清楚。”
没想到矮胖子点了点头,“选修的课程里有学过,不过你说的记忆紧迫性倒还是第一次听。”
“习惯就好了,”姜黄随意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