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暗暗叹了口气,这一对恐怕会好事多磨。
“君女要继续收容难民,粮食医药充足否?今年永嘉是丰收了,淝县勉强。农耕多看天时,恐难保证明年也能丰收。”
知道谢青婴派人到北国和晋国边关,引渡难民往她的收容点,但也不能只顾北国的,所以也要收容国内流民。因此王溪才有此问。
“今年有不少地方丰收的,我已命人购粮,加上红薯易种植,半主粮半杂粮养着问题不大。至于医药,人都安排到大山之中,并不如何缺药,医师倒是有点紧缺。我与王大公子提此事,彼此心知肚明。”
王溪一怔,即随失笑:“我以为谢家才是君女最好的选择。”
一万流民至少能培养出一两千多乡兵,这是块大肥肉。当然前提是不用自己养乡兵以外的难民,因为除谢青婴外别人很难养得起。
“吃一堑长一智,当初谢大公子拒绝了我,我便知他不如王大公子爽快。即使他改变主意,或者说谢氏愿意相且,后续定然极为麻烦。不像王大兄有气魄,说帮便帮了,不会指手画脚。”
王溪心想:“这哪里是指手画脚的问题,而是难以支撑的问题。不过谢家若插手,也诚如她所言定会派人指手画脚抢占主权。手下人不会管谁才是真实养流民难民和乡兵的人,只会一心为主谋利。”
“如果不出我所料,最多再过半个月天下便会烽火四起。今年丰收的地方屈指可数,秋收失收,地方官有连年赈灾无以为继的,也有不愿意浪费钱粮的,还有只一心敛财不管百姓死活的。
现在西边和西南已经打起来了,愤怒的百姓、借机占地为王的诸侯。痛恨朝廷腐败的有识之士,一些力争上游浑水摸鱼的士族,都会给战争火上加油,战火很快就会往周边蔓延。只有谢氏勉强有仁德。”
说到“有识之士”,和谢氏仁德时,王溪唇角泛起嘲讽。在他看来真正有识就应当如同谢青婴这般,帮助百姓渡过难关,而不是煽风点火雪上加霜。谢氏的仁德来自谢青婴的无意之为,虚假的很!
也许青年闲赋在家半年了,不适应父亲死后权力压缩,以至有些失态!定了定神,道:“君女想我如何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