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四百零四章 秦法严苛秦民乱,力排众议战事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四章 秦法严苛秦民乱,力排众议战事终(2 / 4)

想着要真的攻破函谷关,往往遭遇秦军反击便立即鸣金收兵。

巴蜀之地里,新任的郡守已经到位,随之而来的还有赵国的新政,而李牧所部除了安抚地方之外,也如同例行公事一般,每日向着入关通道发起几次规模并不大的进攻。

一句话: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让秦王和秦军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的状态。

而作为赵括的杀手锏,在义渠的赵启,更是一股脑儿地训练着大军,根本没有进军的想法。

没错,在彻底拿下楚国之后,眼见着就可以一统华夏了,赵括反而慢了下来。

甚至赵括都没有往西而行,径直带着楚王等俘虏就回了邯郸。随后一心就铺在了内政之上。

先是给各路大军的将士们论功行赏,随即又与众臣商议着让大军轮流休假,让士卒领着丰厚的赏赐各归其家;

接着又是安排俘虏的大军进行屯田的事宜,好在如今的赵国地盘早已足够,否则又是十数万的俘虏,还真不好安排。

最后便是往各个新占领区域派遣官吏,推行新政,甚至还亲自往三晋之地指导新政的推行。

独独忘却了秦国尚未投降之事。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转眼间,函谷关和巴蜀通道的战兵已经经过两轮的轮换了,但始终得不到总攻的王命。

别说底下的将士们了,就连李牧也有些不解,明明一个冲锋就能拿下的事情,为何要整得如此麻烦!若是以他指挥,不需要一月,必破秦关!

但赵括就是不肯!就连平原君相劝,赵括也只是摇头。

因为这一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大战打下来,赵国实在是吃得太撑了!

先是几乎无伤地拿下了魏境和周邑,接着韩国也随着都城的被破而被自己拿下,仅仅这三块地盘,足足为赵国又添加了四个个郡之大,就这已经比赵国之前数年的功夫拿下的地盘还要大、还要富庶了。

紧接着秦、楚联手来攻,一番厮杀下来,赵国损兵十余万,却把联军四十万大军给击溃。而在对战之间,秦国的河西之地、义渠之地,楚国的吴越之地,又被赵国拿下。虽然其土地没有三晋之地那么肥沃,但好歹又为赵国再添四郡之地。

这一下子,赵国的地盘就已经是翻了个个儿了,而紧接着大军南下,不仅楚国望风而降,就连巴蜀之地也有被赵国给拿下了。

至此,华夏之地,赵国已十占其九还不止。

疆域扩充自然是好事情,但问题却也不少,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地盘扩充了老大的。它的后遗症定然不小。

首先便是官员不够的问题,紧接着,如何将风俗各异的各国(郡)人民团结在邯郸周围,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对于旧地的豪强望族的归置也是个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跟打不打秦国有什么关系呢?

很有关系!

首先,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牵扯住赵括大量的精力。若是此时继续进攻秦国,势必没有精力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若是秦国一战而定那还好,可若是战事稍稍不顺,甚至哪怕是稍稍拖延几个月,那么埋藏的问题就将得到充分发酵。

便以楚地的百姓为例,因为李牧的发粮举动获得了楚地百姓的认可,而赵括率领的主力也一直延续着发粮的举动,延续着这份认可。正因为这样,也才有楚地望风而降的盛况。

可是百姓的认可,不过是一口之粮,来得快,去得更快!而且越是认可,越是代表着百姓们对于赵国有着更多的希望。

若是不能用新政让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赵国的温暖,那么对赵的认可将会被演绎成欺骗,而满心的希望也将被绝望所替代。绝望之下民众是一堆干柴,只需几个楚国的贵族稍稍怂恿,一点点火花,便会是冲天的火焰。

即便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