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对面的办法。
“今日之战,我军兵力之失虽略少于联军,然以联军兵力之盛,如此继续恐非长久之计,诸君可有计议教我?”李牧率先开口问道。
麾下一名都尉当即占了出来,说道:“将军!秦军强弓硬弩果然名不虚传!尤其其中床弩,虽死伤不重,却颇有威慑之力,令我军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出应有之战力。”
“是极!末将麾下之军乃是以屯田兵为主,闻其弦动而箭失破空之声,则面有惧色;观之碗口粗细之箭失袭来,则身不可动。此大不利于战也。若非羽林卫及时填补,恐乱之阵线也!”另一位都尉闻言也赶忙支持道。
李牧闻言点点头,说道:“既知其难,诸君可有破解之法?”
“上将军,末将以为:待明日之战,可遣我军轻骑,踏而破之!”一位裨将建议道。
“我军虽有轻骑数万,然赵启将军已带走两万,所剩之骑军,当与联军之骑军相当,甚至略有不足,若我军轻骑为破床弩而出,必为联军骑兵所截也!”又一位裨将摇头否定道。
随即那位裨将接着说道:“禀上将军:床弩之害,多在其威慑之力,其所杀伤并不算多,可塞将士之耳,或遮其余光视线以抗床弩威慑之力也!”
“不妥不妥!无论听或看,都影响军令调度也,此得不偿失者也。”很快裨将建议又被推翻。
言毕,现场陷入一阵的安静。
“上将军,末将以为还是要在我军之优势——抛石车上下功夫。”一名靠后的校尉弱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哦?”李牧的眼前一亮,随即问道:“且近前来,详细说说。”
“诺!”校尉双手抱拳,压制住心中的激动,侃侃而谈道:“秦军床弩之所以难以消灭,全在其参差之摆放,或近或远,跳荡不已,而我军每攻之一座,则需一番校准,故此耗时颇久也。”
校尉边说着边指着舆图道:“然其有效射程不过二百五十步,近至二百步,则与强弩之覆盖重叠。因此,床弩之布置虽有参差,却始终不离此五十步内,远则无有效之攻,进则有重叠之复。
是以,与其频繁调整抛石车之参数,不若以石弹覆盖二百五十步至二百步之间区域,只是多耗费些石弹和气力而已。”
李牧闻言,以掌抚之,赞之曰:“我王曾告于本将曰:群策群力方可百战百胜,今日方知我王之所言不虚也。且记上一功,待击退秦楚,本将亲自为尔请功。”
说着,李牧对着一旁的传令兵下令道:“传令抛石车所部如之所言,备好足量之石弹,以备明日之战。”
“诺!”一旁的传令官立即应诺道。
点点头,李牧又继续转过头对着众人说道:“还有一事,吾观夫吾军之阵也,还是太过密集,为联军之弓弩所伤过多也!本将以为可在原本基础上稍稍放发间距,具体做法为......”
......
“然也!末将以为,与前方步卒可人手增持一小手盾,其耗材不多,能掩护面门大小即可,于行进之间有大用也,待对攻之时,随时脱去即可!”
“是极!末将以为......”
随着校尉的计策得到李牧的肯定,甚至要亲自为他请功,这可将一众的赵军将领们刺激得不轻。什么样的功勋需要一位上将军亲自向王上请功啊,那少说也是封爵的功劳啊!
这谁顶得住,当即赵军将领们纷纷开动小脑袋瓜子,为明日大战献计献策,中军帐里热火朝天的讨论,甚至席卷到了整个军营。
无他,一些想不到好点子的将领干脆让麾下的将士们一起想,一个好点子一顿肉,若是得到上将军的认可,直接就地提拔!
将士们在这样的“重赏”之下,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真正第一线拼杀的将士们,往往能找出更多不易察觉的细小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一旦解决,却对于战局的改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