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棣还是打心底佩服他的,虽然不知道是不是都姓朱,心里有股莫名的感觉,就感觉很投缘。
从朱乐那儿离开后,回去的路上,朱棣愣是写了数十封文书。
纪纲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却也知道陛下这是有对应之策了。
回京后,满朝文武皆是震惊非常。
“这些所谓红薯的种子当真在种植了?不久就能出来果实?”
“何处寻来?陛下这可是来之不易的啊!”
“以物换物用钱买粮食,倒是能解决所有人的温饱,毕竟官僚不缺银两,百姓只管卖粮食,他们也不会缺粮食的。”
“此物和之前的土豆倒是不一样,土豆长得慢,陛下这才又加一种作物吧!”
太子看后,也是眉目舒展,笑谈道:“能人辈出啊,陛下定是寻了一位有志之士,才能这番三番五次的提供良策。”
但汉王却有些不信,认真分析起来:“此人绝不为普通人,能为陛下看重,若是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东西,那此人狼子野心也说不准。”
听得他们所言,宰相也有片刻沉吟,“陛下信任的人,相信也不会错。”
能救济天下的人,难道心会很坏吗?
朝臣都是否认了这种想法,见到这些作物种子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这应该是个认真劳作的庄稼人。
不管众人如何看,朱棣是知道朱乐的底细的。
眼下作物得以分发,朱棣也得安排百姓播种了。
官家的文书传令一道一道下去,这次沧州百姓不仅等来了白米粥,还有大把的农作物种子。
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绝佳的好机会。
本来就不知道有什么作物能种,现在皇朝发下来这么多粮食种子,且不说告诉他们怎么播种,就连怎么吃的方法都写在了告示之上。
百姓们感恩戴德,但不知道是不是饿太久了,眼见着粮食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他们就像是定在了那,眼泪止不住的流下。
一位老伯拿着馒头吃着,手紧紧握住发给他的那一小袋种子,目光中带着不舍,“我们多年没有什么可播种的菜,以前那点菜还能吃,现在沧州大不如前,夏日炎炎,我们实在是饿的不行了,没想到官僚家还能给我们新鲜种子……”
几位年轻的少年听见这话,也是驻足看向朝廷派来的人马。
沧州城内,人山人海,却终于不是饿殍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