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让这些女童不能安心的学习,适得其反。
易凡找上易居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易居安在他们中有威望,而且身份相同以他为表率,加上易凡和易居安去游说,这样父母,自然就会将自家女孩送入学堂。
“二公子!”
“安伯!”
易居安知晓易凡找自己肯定有事,问过安之后,就等易凡说话,易凡并未拐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说出目的。
“听闻安伯,听说你有个孙女,九岁左右的样子,不知是否!”
易居安听闻易凡询问,就知道他的目的,易凡是想让自己将孙女送去学堂读书识字。
“不瞒公子,家中的确有一孙女,年龄九岁。”
“安伯,府中开设了学堂,专门招收学员,为何不将孙女送到学堂读书识字呢?”
易居安面有难色,但还是说道:“公子有所不知,家中收入微薄,纸张笔墨都要花银子,况且孙女还能帮忙干活,再过几年就嫁做人妇,学与不学,都已无所谓,这才让孙子进了学堂,留下孙女在家中。”
“安伯此言差矣,现在在家里帮活,却不知已经是害了你自家的孙女。若年长一些,在易府做丫鬟,我们让她去外采办,或者去书册,出现差池,我们有损失不说,是不是会有责罚。退一万步讲,在家种田,不知粮种多少,收成多少,目不识丁,如何计算丰收与否。”
易凡顿了顿接着说道:“长大之后,若去说亲,嫁为人妇,大字不识一个,又如何持家呢?如何得知家中几时有收入多少,几时支出多少,随之在夫家地位降低,让夫家看不起娘家。况且,学堂中的笔墨纸砚都是免费供应的,并不需要额外的花费。”
易居安听闻,脸上阴晴不定,他未曾想过如此久远,易凡的几句话,说到他心里处。
许久,易居安作揖赔罪说道:“公子所言极是,是我愚昧了!”
“安伯言重了!”
“好!阿兰,将安伯孙女记录在案。”
待阿兰记录完毕,易凡这才对着易居安说道:“烦请安伯和我们同去,找府中有女童的家眷,游说一番。”
既然自己的孙女都入了学堂,其他的家眷更应该如此,而且自己孙女有伴,也不至于在一群男孩子中孤单。易居安当即答应下来,三人去找易府其他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