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请了四家好来坞的特效团队共同打造,这是他早就知道的,因为京影当时还请过墨来负责特效制作,但梦工厂的电影后期工作量太大,抽不出人力和资源,所以婉拒了京影。
但是请国外顶尖的特效公司制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跟最终的呈现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加入梦工厂后就一直在拍重工业电影的导演,郭凡对此再清楚不过了。
特效不仅是一分钱一分货,而且还需要导演和制作团队懂特效,能够少做无用功,建立起工业化的制作流程。
而从这部电影中就能看出,京影宣称的5.5亿制作成本水分并不大。
与郭凡比较凝重的表情不同,陈景行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反应,确切的说,这部电影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跟前世的《八佰》相比,本位面的《八百启示录》除了演员阵容有了不少变动外,大体的剧情脉络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让陈景行稍有些失望。
他之前还恶趣味的想着本位面的审查尺度比前世大了不少,而且提前一年过审,没准京影能保住一些他们喜欢的段落呢。
结果发现电影局还蛮仁慈的,否则他绝对能让京影再次吃到一个大教训。
比如前世《八佰》中被电影局卡住,磨了很长时间使劲浑身解数才不得不删减掉的一个重要片段——被吊死的东瀛平民记者。
一个在租借里的平民记者,当他在对岸看到东瀛军的暴行后,感到愤怒,他并不认同东瀛军如此血腥的侵略行为,于是,他在河边用东瀛话大骂侵略军队。
被租借的民众发现后,以为他是东瀛间谍,然后被愤怒的民众吊死。
说实话,前世还是普通观众的陈景行就觉得这个迷惑剧情让人看不懂,编剧和导演脑子不进水编不出这个剧情。
一个反对屠杀施暴的东瀛人,站在华国的普通民众这边,但最后却死于华国的民众之手,虚构这样一段历史上没有原型的人物和故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想讽刺什么?受害者变成加害者?讽刺民族主义狂热?还是反战?
就算讽刺民族主义狂热,也不能拿受害者来讽刺啊?何况还是建立在虚构之上的讽刺。
一边是侵略者真实的暴行,一边是虚构一个受害者误杀敌国好人的故事,是要让双方显得有来有回,让华国显得没有那么像完美受害者?
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只能归结为某些文艺工作者不接地气,没有大是大非意识的自我感动。
如果这个片段没有被删,陈景行绝对能让梦工厂的营销部门给对手一个难忘的教训。
现在的网民可是相当敏感的。
“整体确实不错,情绪渲染有些过头,但这不是缺点,只是最后那个租界里的英国兵被感动然后大骂东瀛并开枪的剧情有点无厘头。”
郭凡听到陈景行的吐槽后回想了一下也有些发笑:“这倒确实,仔细想想是有些搞笑,不过整体的情绪营造还不错,足以让人忽略这一点,你看的比我细。”
两边都是侵略者,一边侵略者被受害国的军队感动打另一个侵略者,还作为特写,放在最后结果的地方,稍微想一下也很令人无语,只能说脑洞有点清奇。
大概可能是在表达连文明的殖民者都对东瀛侵略者的暴行看不过去了。
“不过这都是细枝末节,整体来看质量是在水准之上的,点映口碑稍有些夸张但并不过分。”
陈景行之所以能保持冷静,给电影挑刺,主要是他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也不是真的就比郭凡等人看的更细。
但实际上,这种缺点都并不重要,因为《八百启示录》的整体质量确实是过硬的,尤其是前半部分,陈景行能打8分甚至更高,后半部分稍显拖沓,但也能打7分。
至于敬礼小女孩、喊口号、抒情慢镜头、唱戏、竖大拇指等等,这些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