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秋日正浓。
北安城为数不多的耕地就在城南。
虽然亩数不多,但是农户们倒也知足。
当今皇帝继位三十余载,励精图治,轻徭减役,现下吏治还算清明,少有苛捐杂税,所以生活还算富足。
大虞朝北境地处严寒,每年只耕种一茬粮食,五月春暖花开播种,十月秋高气爽收获,因土质肥沃,粮食产量倒是不比南方每年两茬的农田少上多少。
近日。
粮食已经成熟。
无灾无害的一年,让农户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一早,村里的农户们结伴去田里收取努力一年的丰硕成果。
一个看起来二十岁右岁,满脸粗糙,一身短打的农户边忙,边回头看看地头处正在篮子里酣睡的儿子,满脸的汗水也止不住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欢喜和满足。
突然。
农户好像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事,赶忙大喊:“走水了!走水了!”
附近不远处几个听见声音的农户纷纷抬头四处张望。
果然。
农田不远处的树林里冒起了滚滚浓烟,火苗蹿起老高,已经超过树梢。
众人连忙奔向地头,提起从家里带来解渴的水桶就往起火的树林狂奔。
毕竟如果不救的话,火势蔓延开来,农田里的庄稼也会殃之池鱼。
只是火势太大,农户们手里的水根本杯水车薪,没有一点作用。
无奈之下,只能退出去,眼看着大火越烧越旺。
看着火势朝着农田逼近,农户们脸上都透露着绝望。
……
午后。
唐久正在房间批阅手下呈上来的各镇卷宗。
一个锦衣卫校尉忽然快步走进,双手抱拳躬身道:“大人,北安知县求见!”
“知县?”
唐久抬头,放下毛笔,略一沉吟,道:“让他进来吧。”
卫所外,一个身材消瘦,身穿七品官服的中年正在焦急踱步。
秋日凉爽,此刻却是满头大汗,就连官服都被打透。
一边踱步,一边连连望向卫所大门。
“知县大人,总旗大人请您入内。”锦衣卫校尉打开大门,向中年知县说道。
知县顾不得谦让,快步走进大门,然后越过庭院,院中不少往日让人心惧的锦衣卫,也全然当做没看见,直直的闯进正堂。
“唐大人,天要塌了!”满脸焦急之色的知县还没入正堂就向唐久急切喊道:“去府城参加秋试的秀才学子在城南官道上被贼人杀害,还放火烧了山!”
唐久闻言也是大吃一惊。身体瞬间直立而起,太师椅都被身体带倒在地上。
“什么?”唐久又惊又怒。
屠杀赶考学子,这可是要直达天听呈报给皇帝的。
大虞朝以武立国,就算普通百姓也能耍上两手王八拳。可是武道昌盛,文道自然也就势微。
可是治国不是有武力就可以的,还需要文治。
所以朝廷一直以来对文人学子都以宽厚待之。
通过县试的秀才已经可以见知县不拜,地位可见一斑。
府试每三年一次各县都会派遣衙役捕快护送,就算是土匪遇见也要乖乖放行,更有甚者还会护送,就怕在自己地盘出了意外被朝廷追责,派遣大军围剿。
现在居然有人犯下如此滔天祸事,难怪知县会如此慌张。
毕竟此事发生在北安县,知县看护不力,乌纱帽肯定是保不住了,一旦事情没有查清,人头落地也是难免的。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现在情况怎么样?”唐久越过案台,边走边向知县问道。
知县道:“两…两个时辰前的事,案发当时有农户在附近农忙,发现树林起火扑不灭,就向县衙求援。”
“原本下官以为只是普通的走水,就安排杂役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