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山峰逶迤,白云缭绕,朦朦胧胧,给人无限的遐想。田间阡陌纵横,河塘碧水荡漾。
学子们在山顶席地而坐,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吟诗作对的学子中可不包括陈晏君,不是陈晏君不合群,而是陈晏君作的诗几乎都是打油诗,毫无品味可言。而陈晏君又不像乾隆似的“又菜又想玩”,明明诗词写得不好都是打油诗,还不断的写。
因此,陈晏君除了周夫子布置写诗作业的时候写首诗外,其他时候一律不写。即使其他同窗劝他说多写写就好了,但陈晏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思维已经僵化,再多写也写不出来好事,遂将非必要不写诗贯彻到底,谁说也没有用。
周夫子平时上课时也会给学生讲解作诗要领,可是陈晏君仿佛不开窍,做出的诗词用周夫子的话来说就是匠气十足,缺乏灵性,陈晏君知道自己这是由于二十几年的应试教育造成的思维僵化,灵感缺失。
不过幸好这个时候不考诗词,如果考诗词科目那陈晏君绝对拿不了高分,属于严重偏科了,其实陈晏君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文抄公,可是他不想做一个文抄公,一来尊重知识版权,不屑于抄袭;二来万一有哪个类型的诗自己没背过,不就露馅了,不划算。
当然如果真考诗词,陈晏君或许会为了科举中第选择做一个文抄公,毕竟天大地大科举最大,良心在陈晏君这也是有售价的,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是可以去做舍弃一些东西的,比如陈晏君可以为了科举中第舍弃不抄袭的人生准则。
为什么学生们要学习吟诗作对呢,是为了与人交际,比如现在的场景就很适合吟诗作对,还有就是日后参加文人的聚会甚至考中之后参加琼林宴,主持的官员或许会让新考中的进士吟诗作对。诗词作的好的人总能在这些场合大放异彩,令人印象深刻。
“晏君,你要不要也来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赵聪说道。
“不了,还是赵师兄你来吧”陈晏君说。
赵聪知道陈晏君不擅长作诗,也没逼他非做不可。要说这赵聪,虽然不太正经,但其作诗水平还挺高,每作一首诗往往都能找到闪光点,灵气十足。
陈晏君虽然没有作诗,但看着同窗们吟诗作对,竞相比拼,也很是开心。陈晏君看着此情此景,想起了唐朝诗仙李白的一首诗《山中问答》,诗中写道: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与自己当前的心境多么相似,悠闲自得,浑然物外。
通过这次登山出游使陈晏君更加了解自己,也增进了和同窗之间的感情。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顶上,陈晏君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存在。
登山让陈晏君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科举和为百姓办实事,也将会使陈晏君以后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当然也使陈晏君明白“人生如登山,视野决定方向,心境成就高度”而他现在的心境与以往也有所不同,更加平和了,不再那么显得“急功近利”,这对陈晏君的未来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次爬山出游使陈晏君收获颇丰,比如同窗情谊、心境变化以及爬山游玩本身的乐趣等。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流逝,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学子们起身往山下走去,等到天快黑透了的时候,“上山容易,下山难”,他们才走到山下。
到达山下所有的学子包括周夫子,全部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更加令人尴尬的是,大家的肚子都咕咕作响。啊,玩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