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br>京官虽然很难,发财也不如地方油水多,但毕竟是在京师,官场风向很是灵通,升官也比较快捷,所以是没人愿意被外放的。</br>只是他们不知道,或者猜到但还是抱着一丝幻想,依旧想要努力留下来。</br>但是这些动作自然是徒劳的,实际上许多人的去处,早已经在张居正、魏广德和杨博几次商议后定下来,只是等待杨博正式接掌吏部。</br>杨博目前还暂代着兵部尚书头衔,但更多精力已经关注吏部,只等谭纶从江西过来,两人就可以完成交接。</br>而就在今日下午,最新送来的奏疏里,魏广德还看到了山东巡抚梁梦龙、漕运总督王宗沐的上奏,言五月海运正式开始,从淮安云梯关出发,沿山东半岛一直到天津卫,全长三千三百余里,共十二万石漕粮,仅用两个月就到达天津。</br>于是,魏广德又把奏疏的事儿说了下。</br>“叔大,此次漕粮改海貌似很成功,以后可以安排户部,增加海运漕粮的数量,同时也知会漕运衙门那边。”</br>魏广德以为这次的海试成功,大明朝廷应该很快就下定决心,以海运漕粮避开黄淮的水患区,保证漕粮能够安全运抵京师。</br>不过和他预想的不同,原先还是很支持海运的张居正此时却是一皱眉,“海运虽然成功,但海运风险依旧,动辄倾覆,漕粮改海一事,事关重大,还需再三斟酌再议。”</br>张居正的变化让魏广德一下子愣在当场。</br>他没有马上和张居正就此事开始争论,因为他搞不清楚张居正立场变化的原由。</br>“就算不加大海运漕粮的数量,但每年几十万石还是要保留下来的。</br>工部、漕司为了这次海试,可是耗费不小,福建借调战船和漕司遮洋船都有过改造,若是弃之不用实在可惜。”</br>魏广德不想就此事继续争论,但是既然已经开了个好头,那他就要避免此事半途夭折。</br>“就以目前的船只数量维持下去吧,记得梁梦龙说按照天气,一年至少可以跑两趟,若是天好还可以完成三次这样的运输。</br>这样一年能运送二三十万石漕粮,先试着跑上几年看看情况。”</br>张居正答道。</br>魏广德虽有些不满,但毕竟张居正是首辅,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不好为此争吵。</br>毕竟,现在说海运风险大的理由还是很有市场的。</br>只是这些人只看到海运有覆船的风险,却刻意忽略这两年漕司损毁的漕船已经达八百余艘,皆是因为黄河水患导致的漂没。</br>这些船只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此次海试的船只总数。</br>这说明什么?</br>漕运风险其实并不比海运小,但是张居正态度改变太过突兀,魏广德不清楚理由暂时也不便发作。</br>或许是小看了漕运那帮利益集团,不知什么时候说动了张居正。</br>魏广德只能在心里这么想,从张府告辞出来,魏广德还在想这个事儿。</br>得安排人查查,张居正态度改变的原因。</br>回到府里,魏广德就把张吉叫过来。</br>“你最近有收到消息,哪些人和张居正那边有往来的,列个单子给我看看。</br>另外,近期多关注下,都有谁和他往来频繁,什么来头。”</br>魏广德吩咐完,张吉就点头答应,“我马上就去找人问这个事儿,老爷,你要查张首辅那边,是不是发生什么事儿了?”</br>张吉问这话倒不是打听消息,而是要知道魏广德